通讯员 刘文文
为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引导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探寻古乐艺术之美,充分发挥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伙伴领航站”引领作用,11月9日,共青团宁阳县委、文庙街道团工委联合宁阳县爱心人公益协会,在梧桐里社区开展“匠心筑音·少年寻‘埙’”青少年非遗手工制作活动,共计25名青少年参与其中。
![]()
“伙伴领航”公开课
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认真观看了视频《瓷路漫漫,器修远兮》公开课,了解了制作陶瓷的工艺过程,感受了瓷器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了非遗传承者们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直观的文物展示与生动的工艺解析相结合,不仅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
古乐启智:非遗科普与埙乐初体验
活动伊始,非遗传承人玄家琦老师以一曲明快灵动的埙乐表演拉开序幕,悠扬婉转的古音萦绕现场,迅速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充分调动了青少年的参与热情。活动现场,玄老师通过PPT动态演示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埙的千年起源与历史演变脉络,并以“埙有几个孔”“为何埙音或低沉浑厚、或清脆婉转”等趣味问题与青少年积极互动。孩子们专注聆听、踊跃应答,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充分展现了对非遗文化的好奇与求知欲。随后,志愿者为青少年分发各式埙具,玄老师吹奏示范、耐心指导,孩子们手握古埙认真模仿,一招一式尽显专注,古雅乐声在活动现场缓缓流淌,让青少年初步感受到了埙乐的独特韵味。
![]()
匠心筑艺:非遗手工制作实践环节
最令人期待的非遗手工制作环节如期而至!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换上围裙,瞬间化身专注的“小匠人”,目不转睛地紧盯玄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揉泥排气的力道、按压塑形的巧思、拉丝变形的精妙,老师的细致讲解与现场演示让大家看得满心向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玄老师的耐心点拨与志愿者的贴心协助下,孩子们尽情发挥创意,指尖翻飞间,一块块普通的陶泥逐渐蜕变成形,一个个独一无二、承载着童真与匠心的专属作品相继诞生。
![]()
乐享成果:作品分享话成长
欢乐的时光悄然流逝,活动临近尾声,青少年们仍沉浸在非遗体验的乐趣中,意犹未尽。大家小心翼翼地捧着亲手制作的专属埙具,有的细细端详自己的作品,摩挲着陶泥的肌理与独特造型,脸上洋溢着自豪;有的主动围坐在一起,争相分享创作时的巧思——“我在埙身上刻了祥云图案,想让它的声音更有古韵”“我调整了埙的弧度,希望吹出来的音调更悠扬”;还有的相互切磋制作细节,交流揉泥、塑形时的小技巧,时不时发出阵阵赞叹。稚嫩的欢声笑语与零星的埙音片段交织在一起,充盈着整个活动大厅,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溢着亲手创作的喜悦与满满的成就感,也定格下青少年与非遗文化亲密相拥的温馨瞬间。
![]()
此次活动,以埙文化为载体,通过科普、体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与古乐之美。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审美与动手能力,更厚植了文化自信,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