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中,有一个十分矛盾的角色,他就是商朝太师闻仲。
闻仲作为当朝太师,一直在为国家做贡献,他为了让商朝变好,不惜得罪商纣王。
众所周知,纣王这个家伙忠奸不分,越是忠心之人他越疏远,越是奸佞之人他越亲近。
闻太师忠心耿耿,纣王为何不敢得罪他?
![]()
闻仲来历
首先,闻仲的来历可不一般,他虽然挂着商朝太师的名号,但是并不被商朝管制。
商纣王根本没有权力杀他,也没有实力杀他。
闻仲的师傅乃是截教通天教主门下四大弟子之一的金灵圣母,实力颇为强劲,十二金仙都拿她没辙,只有圣人出手才好将其擒拿。
![]()
闻仲出生时自带一天眼,是十分少见的天才,因此金灵圣母非常看重闻仲,教给他很多东西。
闻仲花了五十年的时间,便将金灵圣母传授的法术都学会了,于是金灵圣母让他下凡历练,而他的历练就是当上商朝太师,守护商朝的江山。
![]()
闻仲初次来到商朝的时候,商朝国君还是帝乙。
商朝皇室都是“子姓”,如果帝乙不当皇帝的话,他应该叫子乙。
纣王是帝乙之孙,本名子辛,因为他当了皇帝,所以他叫“帝辛”。
帝乙是一位明君,他知道闻仲不是凡人,于是便将孙儿托付给了闻仲,希望闻仲能辅佐帝辛。
![]()
闻仲下凡来的任务就是守护商朝,所以就算帝乙不特意强调,闻仲也会尽心尽力地辅佐商纣王。
但是令闻仲没想到的是,商纣王居然这么无能。
他不但不关心国家大事,还总是做一些破坏国家根基的事。
闻仲尽心尽力,可是商纣王不争气啊。
![]()
商纣王即位的第七年,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人发起叛乱,闻仲领命前去平叛。
其实商朝有不少高手,去平定叛乱不一定要让太师去,但是纣王偏要让闻仲领兵出征,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商纣王心里不喜欢闻仲,因为闻仲总是管着他,有闻仲在,纣王就不方便干坏事。
![]()
果不其然,闻仲走了之后,商纣王开始肆无忌惮。
他到女娲宫参拜女娲娘娘时,一点都不虔诚,别人都是低着头慢慢走,唯独纣王抬着头乱看,结果他一不小心看到了女娲娘娘的真容。
女娲娘娘美过天仙,凡间更是无一人可比,纣王的心一下子就被抓走了。
![]()
尽管商纣王只是看到了女娲的塑像,但还是看得他春心荡漾。
色心大起的商纣王要来文房四宝,在女娲宫的墙壁上留下了一首色诗。
女娲上天访友回来后,发现自己家墙壁上有这么一首诗,脸色变得非常难看,这比贴小广告的还要过分。
![]()
其实纣王写完这首诗之后,有人站出来劝他把诗洗掉,不要对女娲娘娘不敬。
但是商纣王根本没把这人说的话放在心上,他还说自己是人皇,能看上女娲是女娲的福气,写首诗又怎么了?
众人都畏惧商纣王的权威,不敢有人继续劝谏,于是这首诗便留了下来。
![]()
女娲看到这首诗后,本打算去朝歌给纣王一点教训,结果纣王的人皇“气运”还有二十八年,女娲也动不了他。
当然,女娲娘娘肯定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她又找来“轩辕坟三妖”,要求她们在不暴露妖族身份的情况下进入后宫,迷惑纣王。
![]()
就因为这件事,导致有很多人对女娲娘娘抱有敌意,但是女娲娘娘的目的可不是祸乱天下。她知道商朝气数已尽,周朝将兴,所以才把“轩辕坟三妖”派到了皇宫里,她们的任务是惑乱纣王之心,等武王伐纣的时候,与武王里应外合,助其伐纣。
而且她们还“不可残害众生”。
![]()
如果“轩辕坟三妖”办成了这件事,女娲娘娘答应让她们三人成就正果。
只可惜妖心难改,正果难成,这三只控制不住欲望的妖怪,终究还是酿成了大祸。
虽说“轩辕坟三妖”对纣王的影响很大,但如果不是商纣王色胆包天,也不会引来这么大的祸患。
![]()
如果商纣王能不好色,不被妲己等人驱使,天下百姓也不会再遭此大难。
如果商纣王能不好色,不在女娲宫留下诗句,女娲娘娘也不会生这么大的气。
说不定女娲娘娘还会因为商纣王给她过生日,出手帮商朝一把。
只可惜,没有这样的如果,纣王没有这样的觉悟。
![]()
商纣王没有觉悟,那就需要臣子来帮他了,可是他又不听这些臣子的,他只听闻仲的。
而闻仲又被派去了北海平叛,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闻仲分身乏术,纣王肆无忌惮。
妲己乘虚而入,臣民遭受厄难。
天下动荡不停,商朝即将完蛋。
![]()
闻仲的后手
闻仲去北海平定叛乱,来回十五年,这十五年之间,商朝已经换了一个模样。
闻仲还在的时候,商纣王还不敢太放肆,他一走,妲己一来,商朝马上就变了天。
商纣王身边的姜皇后,乃是东伯侯姜桓楚之女,其人贤良淑德,是一位好皇后。
![]()
姜皇后坐镇后宫,一眼便看出苏妲己有问题,想要阻止妲己的计划。
但是妲己联合纣王身边的佞臣费仲,设计陷害姜皇后,把姜皇后诬陷为刺杀纣王的主谋。
被蒙在鼓里的纣王全然不顾夫妻情义,用大刑将姜皇后害死。
![]()
后来商纣王的叔叔比干又来劝谏商纣王,妲己记恨比干差点坏了自己的计划,于是便设计害死了比干,还拿走了“七窍玲珑心”。
比干死后,闻仲平叛归来,闻仲回来之后都呆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站的地方是朝歌,因为朝歌根本没有高耸入云的鹿台,也没有用来行刑的铜柱。
![]()
闻仲回来之后,商纣王不服气,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好沉默不言。
纣王不言语,闻仲只好找能说话的人,他将百官公卿请到自己家,想听听发生了什么。
朝中另一位老将黄飞虎站出来说话,把纣王干的这些事尽数说了一遍,气得闻仲三目圆睁。
![]()
为了帮纣王收拾烂摊子,闻仲在家闭关三日,写出十条国策,要纣王依策而行。纣王接受了十策中的七条,但却把最重要的三条纠错之策定为“再商量”。
这三条纠错之策包括:废皇后、拆鹿台、斩费尤。
闻仲还没来得及让纣王执行这三条,就又去东海平叛了。
![]()
闻仲走后,纣王又恢复了往日的嚣张模样,诸位大臣痛心不已。
如果闻仲能留在朝歌,商朝还不至于亡得这么快,只可惜他一直出门平叛,实在是分身乏术。
闻仲身为托孤重臣,一心为国,忠心可鉴,只是纣王无能昏庸,致使商朝五百年江山毁于一旦。
![]()
闻仲实力强劲,身正不怕影子斜,纣王根本不敢也没理由对他怎么样。
就算闻仲在朝上直言进谏,殴打费仲、尤浑这两个佞臣,纣王也只能在旁边看着,不敢出声。
闻仲对于商朝来说,就是最后一块遮羞布,如果连闻仲都跑了,商朝就真没救了,其使没了闻仲,也就没其他人来救商朝了。
如此关键的人物,纣王怎么敢动他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