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吃瓜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明确记载的太后是秦国的宣太后。
《史记・秦本纪》载:“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
即 “太后” 这一尊号首次出现于秦昭襄王时期,专指其母芈氏。
宣太后不仅获得 “太后” 名号,更实际掌控政权长达 41 年,开创了太后临朝称制的先例。
有趣的是,宣太后并非秦人,而且是楚国人,楚国宗室之女。
![]()
那么宣太后执政时期,秦国与楚国的关系怎么样呢?
宣太后主政秦国期间(前 306 年 - 前 265 年),正是秦楚争霸中极具决定性的阶段,秦国对楚国发动过大规模讨伐。
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鄢郢之战。
由名将白起率军出征,秦军采取水攻战术,攻破楚国别都鄢城、都城郢都,焚毁楚国宗庙夷陵。著名的诗人屈原就是听到郢都城破的消息,投汨罗江自杀的。
此战直接导致楚国被迫迁都陈城,国力大幅衰退,失去江汉流域核心领土。
楚国经此一战彻底失去与秦国抗衡的实力,秦国则巩固了江汉地区的控制,为后续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站在楚国的角度,楚国宗室肯定会骂宣太后不念亲情,是个叛徒。
站在秦国的角度,宣太后打破了女性不得干政的传统,以铁血手段让秦国国力大幅提升,成为战国后期的超级强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铺平了道路。
从宣太后的一生可以看出,国别、族群、亲情都不是决定一个人站位的根本因素。
决定她政治立场的是她所处的阶级。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的阶级。
就是说,宣太后作为个人,她背叛了楚国的统计阶级。但她作为秦国的统治阶级,没有背叛秦国统治阶级的利益。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阶级史观来吃吃洪承畴和康熙这个瓜。
关于洪承畴和康熙这个事情,我们可以从一张清朝皇帝像的图说起。
![]()
前不久,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清朝皇帝前面三位是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面相,都是大饼脸、眯眯眼。
但是,从清圣祖康熙开始,脸型就变成了典型汉人的脸型。
再一深入比对,康熙的脸型竟然和洪承畴几乎一样。
![]()
难道清朝皇帝从康熙开始就给换种了,康熙是洪承畴的儿子?
从清朝皇帝像的图,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清朝为什么有三个祖?
清太祖、清世祖和清圣祖。
所有大一统王朝最多都只有两个祖。
康熙上边已经两个祖了,他凭啥也敢称祖。
所以有人猜测是因为换了祖宗,这样就合理了。
网友吃瓜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开始扒这个时期的史料。
这一扒不要紧,人们发现原来有不少电视剧早就把这个瓜当野史拍了。
热心的网友根据互联网的材料,整理出了整个事件完整的流程图。
![]()
以上的推测全部是网友的吃瓜,是否属实需要历史学家进一步考究。
不过不管康熙的生物爹是谁,都改变不了满清政府的本质。
满清是明末反动地主阶级一手缔造的,披着异族外衣,最反动封建专制政权。
满清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不仅仅针对汉族人。也包含了底层满族人。
所以,这是阶级矛盾。
满清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政治产物,即汉人地主、江南士绅、文官集团在蒙元失败后的第二次以少数民族为皮套搞阶级压迫的玩意。
洪承畴用这套终极方案,借异族统治汉人,其结果便是肥了他们皇帝一家,却坑尽了天下苍生。
从宋到明,再到洪承畴,士大夫的品性被一次次印证,他们是天然的背叛者。
统治阶级如果没有理想,就可以伙同异族卖国,一起压迫底层人民。
因为“精英阶层到了一定程度后,一定会对本土人民进行背叛,不会有例外。”
因而,在汉族复兴的历程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汉族精英对汉族底层的背叛。
洪承畴和康熙的这个瓜,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所有人认识到,民族只是外衣,阶级才是最核心的矛盾。
唯有坚持阶级斗争,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