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多是在君主集权制的时代,皇权对臣下的绝对压制,但其实历史有趣的地方在于,往往很多时候都存在着戏剧化的矛盾。就如同,在那“君要臣死成不得不死”的时代,居然也曾经发生过,帝王不得不低头,甚至用相当不体面的方式来贿赂臣子的事件。
第一次开了帝王贿赂臣子先河的是宋真宗赵恒。
说起宋真宗,这是确实是位相当矛盾的帝王。作为守成之君,他也有着自己的励精图治的决心,开创过咸平之治的繁荣景象。只可惜一场“檀渊之盟”的妥协却也让他深感耻辱,进而患得患失颇有些自卑,甚至开始担心后世对自己的评价。因而,宋真宗开始编造神道的谎言 ,借用所谓的“天书”降临的谎言来弥补自己那脆弱的自尊心。只不过他也深知这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罢了,为了进一步彰显自己的功绩,他甚至想要效仿秦皇汉武封禅泰山。
![]()
只是这个想法对于许多大臣来说确实有些不切实际了。毕竟,对于古代帝王来说,封禅大典可谓是在国泰民安,功绩卓著的情况下,帝王向上天骄傲地交出一份合格的述职报告,这是何等荣耀郑重。但对于宋真宗来说,他登基之后并无重大功绩,还背负着个“檀渊之盟”的耻辱,可以说他的理想缺乏道德和事实基础,这使得他封禅的愿望失去了合理性和合法性。再加上封禅事件劳民伤财的大事,对于当时的财政和民生也将造成相当的压力。因此,宋真宗的封禅的想法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尤其是当时的宰相王旦。
其实,作为“口含天宪”的帝王,宋真宗若是执意要做什么,但当时的环境下并没有什么人能拦得住他,毕竟在宋朝还不存在如明朝那般强大的文官团体,帝王多少还是可以做到“言出法随”的。只不过在儒家政治的实践中,皇权的合法性并不仅仅来自于暴力或是世袭,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有道德正当性,程序的合礼性。因此,宋真宗若不顾大臣反对,强行推动,不单单无助于他的的功绩,反而会被视为“昏君”而损害皇权的尊严,
在此等困境下,宋真宗不得不使用了相当委婉且不体面的方式,来贿赂文官领袖王旦,换取他的默许来为自己的行为背书,进而使得自己的行为可以拥有所谓的“道德正担心”和“程序合理性”。
于是,宋真宗邀王旦入宫饮酒,期间两人相谈甚欢却绝口不提封禅一事。只是在宴会结束后,宋真宗将一瓮美酒送给了王旦,并提点他带回去与老婆孩子分享。结果王旦回家一打开,瓮里哪有酒,全是珠宝。聪明的王旦当下就知晓了宋真宗的用心,自此对封禅之事不再提异议,宋真宗封禅之事才得以成行。
![]()
只可惜,即便封禅成功,宋真宗此举也一样是自欺欺人罢了。不单单因劳民伤财给北宋的财政和百姓的赋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也以一己之利拉低了帝王封禅的门槛,使得后世的帝王都不愿与之为伍,再无人封禅泰山了。而王旦也因此事而后悔一生,他曾懊悔地说:“我别无过,惟不谏天书一节,为过莫赎。”
可以说,宋真宗为了封禅而不体面地贿赂大臣此举,本想以此增加自己在历史上的功绩,却反而赤裸裸地为我们撕开了皇权脆弱的一面。一方面,它似乎对于臣民有绝对的压制性,但在事实的操作上,它却充满了制约,甚至不得不要以向下贿赂的方式才能成事。以此,事实上也皆是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其实比表面看到的更复杂。即便在“君要臣死成不得不死”的时代,君臣之间并非单向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还基于规则和利益的动态博弈关系。一旦共识破裂,那么交易变成了最后的手段了。
其实,明朝还发生过一起更让人啼笑皆非的帝王贿赂臣子事件,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下回继续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