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在《寻李白》里写得绝:“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提起李白,谁不觉得他是潇洒自在的 “诗仙”?写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的他,活成了无数人心中蔑视权贵的模样。但很少有人知道,现实中的李白,为了当官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辈子都在 “攀龙附凤”,却终究没能如愿。
李白 24 岁就离开四川江油,喊着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的口号闯荡江湖。他才华横溢,结交了孟浩然这样的好友,写了无数千古名篇,可奇怪的是,这么有本事的人,居然从没参加过科举考试。不是他怕考不上,也不是不想当官,而是他没资格 —— 李白是 “黑户”。
![]()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说法不一,有人说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西域碎叶城,也有人说在四川绵阳。他的家世、家族背景全是谜,没有像样的户籍档案,在唐朝,没有户籍就不能科考、不能从军。唐玄宗还专门下过诏书,要求科举考生必须户籍分明,这道诏书堵了徇私枉法的路,也彻底断了李白的科考之路。就算他有生花妙笔,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科举大门对自己关闭。
科举走不通,李白就另辟蹊径。唐朝时,隐居是读书人当官的 “终南捷径”,不少人靠着隐居博得名声,被朝廷征召。李白也学这一套,几次隐居,还特意选了徂徕山 —— 因为之前有个叫王希夷的人在这儿隐居,后来被唐玄宗召见,名声大噪。李白也想复制这种成功,希望能被皇帝注意到。
除此之外,李白还到处结交权贵,甚至两次心甘情愿当 “赘婿”。第一次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入赘许家十年,没沾到半点光,妻子去世后只能带着孩子搬家。后来又娶了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可这家人也看不起上门女婿,李白没多久就只能再次浪迹天涯。他还总说自己是陇西李氏后人,和李唐皇室是同宗,认皇室成员当族叔、族兄,就盼着能靠这层关系挤入仕途。
![]()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贺知章、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荐下,李白终于进了翰林院,成了唐玄宗身边的翰林供奉。贺知章第一次见他就惊为天人,说他是 “太白金星下凡”。唐玄宗也很欣赏他的才华,让他写《官中行乐词》,还赐了宫锦袍。可李白的官场生涯没持续多久,就因为自己的性格栽了跟头。
李白自恃才高,不懂官场规矩。有一次唐玄宗让他写新词,他醉醺醺地被架进宫,写下三首《清平调》,却借着酒劲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靴。高力士当时权倾朝野,从没受过这等侮辱,转头就向杨贵妃告状,说李白在诗里用赵飞燕比喻她,是故意羞辱。杨贵妃信了这话,从此处处阻拦唐玄宗给李白封官。李白也厌倦了御用文人的生活,整天喝酒,连皇帝召见都敢推脱,最后只能负气离开翰林院。
![]()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又抓住机会投奔永王李璘,还写下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标榜自己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可没想到永王谋反兵败,李白受牵连被判流放夜郎,仕途彻底画上句号。即便如此,他到了 61 岁,听说李光弼率军出征,还想拖着病体参军,最后半路病倒,没能成行。
其实就算唐玄宗真的给李白实权官,他也未必能做好。李白不善于团结人,得罪了不少权贵;让他偶尔拍个马屁还行,天天溜须拍马根本做不到;官场需要忍耐,可他受不得半点委屈,一不顺心就辞官;更重要的是,他整天饮酒作乐,根本不勤政,从没给唐玄宗提过什么建设性建议。从 “德、能、勤、绩” 来看,他确实不符合当官的要求。
公元 762 年,61 岁的李白在安徽当涂去世,墓地小得寒酸,五十五年后才被迁到大青山。他一辈子执着于当官,却始终没认清自己 —— 他的天赋在诗歌,而非官场。但也正是这些仕途上的失意,让他写下了无数直击人心的诗篇。
如今,没人记得李白当年当过什么官,可他的诗却流传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或许,正是官场的 “攀龙无术”,才造就了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 “诗仙” 李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