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浩渺的东平湖畔,千吨货轮鸣笛靠岸,无人堆取料机精准取料,满载煤炭的驳船有序驶离码头——在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这幅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港口图景,正成为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这背后离不开国家建设交通强国、航运强国的战略指引,也承载着山东省智慧交通发展的强劲脉动。千万吨级集疏港量的突破,不只是数字的跃升,更是泰安港以精细化管理破题、以智能化升级赋能的成果,凝聚着其释放作业效能、唤醒内河航运新活力的生动实践。
多式联运聚势:织密降本增效“物流网络”
作为京杭运河通航最北端最大的“煤炭能源储备基地”以及山东省内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内河综合性单体港口之一,泰安港从诞生之初就手握“区位王牌”——瓦日铁路直连晋陕蒙煤炭主产区,京杭运河贯通长三角及“两湖一江”,3条高速1小时辐射泰安、济宁、聊城等多座城市,天然形成“铁路进港、水运出港、公路辐射”的公铁水多式联运格局,为降本增效筑牢基础。
这份区位优势正转化为实打实的成本红利与效率提升:通过与济南港协同联动,依托京杭运河、小清河“一纵一横”主航道,共同搭建起“公水联运+海河联运”的出海新通道,让“西煤东调、北煤南运、南货北上”的物流大通道愈发通畅。针对陕蒙煤炭资源,泰安港创新推出“前置销售+物流总包”模式,在港区内为煤矿预留筒仓,打造“前置煤仓”——以兖矿能源金鸡滩煤矿为例,这里不仅成为煤矿的异地存储基地,帮助调节生产节奏、释放15%产能,更开辟了新销售流向,使煤炭入鲁成本显著降低。数据显示,经瓦日铁路至泰安港中转下水至江浙皖地区,较北方四港海运每吨节省30元;从港区汽运至周边用煤企业,比直接汽运每吨少花20元。区域物流成本的“减法”,做足了企业发展的“加法”。
顺应“散改集”趋势,泰安港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开展玉米、化肥等适箱货物的集装箱转运。多式联运“一箱制”模式让煤炭实现“铁路集装箱运抵—水运换装”全程不落地,破解了传统物流“层层转包”的痛点,单此一项就使物流成本降低30%。在运营统筹上,港口精准调配火车入轨、船舶装运的优先级,动态优化人力资源,确保各环节“零时差”衔接;同时严格执行仓储周转效率标准,让每一寸仓储空间都发挥最大效能,确保货物“快进快出”,杜绝仓储低效的隐性成本。
智慧中枢赋能:重塑降本增效“作业逻辑”
“以前调度靠对讲机喊,装船靠人工盯,现在系统自动出最优方案,连皮带启停都能在中控室一键操作。”在港口数智运行中心,老调度员的感慨,道出了智慧化对降本增效的核心价值。早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之初,泰安港便锚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战略,投入5000余万元打造港口“智慧大脑”,以技术赋能成本压减与效率提升。
如今,“智慧大脑”已形成“生产一中心、数据一平台、业务一流程、作业一键化、储运一体化”的“五个一”智慧体系,彻底打破传统港口“卸车、储煤、装船”信息孤岛。AI智能集控、大数据物流调度、精准调质配煤控制等十余个系统协同运作,构成港区“神经中枢”。数智运行中心巨幕上,45条皮带转速、12个筒仓储量、货轮轨迹实时跳动,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远程控制皮带、设备联锁闭锁,甚至照明、闸板等细节设备也能远程操控,大幅减少人工投入与操作误差。
智能化的降本增效成效在作业现场淋漓尽致:无人堆取料机每小时精准取煤2800吨,激光雷达定位保障精度;智能汽车装车系统依托3D建模,最快13秒即可完成重载货车装运;“双翻卸煤—智能转运—自动装船”全流程无缝衔接。作为山东内河首家实现卸车直装的港口,泰安港5小时即可完成1万吨煤炭转储装船,1小时实现2000吨原煤起航,较传统作业时效提升50%以上。
亮眼的“效能成绩单”印证着转型成效:安全应急响应处置效率提升30%,煤炭转运装卸效率提升60%,现场用工减少60%。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港口作业逻辑彻底变了,成本降下去、效率提上来。”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雨生总结道。
绿色基因铸魂:筑牢降本增效“生态根基”
智慧化不仅重塑了港口的作业效率,更成为绿色转型的“技术基座”。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国家及省市政策对港口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泰安港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让“绿色基因”成为港口的鲜明标识。
园区的“绿色密码”藏在一个个细节里。全封闭的巨型筒仓和圆形料场取代露天煤场,像沉默的“环保卫士”遏制扬尘污染,使粉尘排放量直降80%;实现“运煤不见煤”的绿色作业目标,较同类园区减少现场用工60%;智能监控系统配合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开展全景监控,煤场安全监测系统24小时紧盯筒仓内一氧化碳、温度等数据,一旦超标立即自动报警,从源头杜绝煤炭自燃风险。
节能减排的实践更显系统性。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和避峰填谷用电策略,园区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港区自建的4.27兆瓦光伏发电区,让部分设备用电实现“自发自用”,为港口披上“绿装”;“无人值守”运输服务让司机扫码入园、全程不下车,7分钟即可完成作业流程,既提升效率,又减少车辆怠速尾气;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替代柴油发电机,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优化维护,以延长使用寿命……一系列举措形成了绿色发展的闭环。
绿色效益既体现在生态改善中,也写进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里。“以前拉煤,半天出不去,现在扫码几分钟搞定,省油省时间!”货车司机王师傅的点赞,道出了效率与环保的双赢。
依托泰安港公铁水交汇优势发展的多式联运,更让绿色物流的经济价值凸显:从山西运来的煤炭经水运分拨,最快一天可达山东及京杭运河沿线省份,运输成本较公路降低80%、较铁路降低50%。与此同时,园区修复道路、补种绿化、增设“船员爱心驿站”,让整洁舒适的环境成为绿色港口的“软实力”。
从晋陕蒙的乌金之地到长三角的繁华水网,泰安港每一吨货物的流转,都书写着“降本”与“增效”的双赢故事。以区位联运拓渠道、以智慧中枢提效能、以绿色转型压成本,泰安港正朝着“效率更高、韧性更强”的一流内河港口物流枢纽稳步迈进,为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写下时代印记。
闪电新闻记者 程志 通讯员 王伟 泰安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