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五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浙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成效(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蔡洪,省海洋经济厅副厅长刘德威,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叶建军,省机场集团副总经理冯剑寒,省邮政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何应泽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言人骆莉莉主持。
新华社记者:每到假期,大家最担心的是开车出去跟回来会不会堵在路上。在日常出行中大家感觉浙江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还是不错的。请问在方便群众出行方面,浙江都有哪些实际举措?
![]()
蔡洪介绍,“十四五”以来,浙江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围绕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持续打造高效的长途出行服务体系,便捷的城乡出行服务网络,安心的出行服务体验,取得明显的成效:
长途出行更高效
2024年,浙江跨区域流动量达30.5亿人次,占全国总量的5%。“说走就走”的公路自驾成为群众首选出行方式,占总出行量的81%。高速公路日均出口流量268.1万辆,排名全国第三。
浙江以高速公路为纽带,推出绍兴黄酒、湖州湖笔、金华“熊猫猪猪”等主题服务区,提供“玩遍浙江、吃遍浙江、购遍浙江”一站式服务。针对新能源车大幅增长的情况,进一步增加充电设施供给,目前全省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近5000个、占小车位数量的18%。
- 铁路方面,长三角和省内主要城市的高铁网络日趋完善,去年铁路客运量为2.7亿人次。
- 道路方面,开通“浙客行”定制城际巴士线路91条,拓展“小团组高品质”包车服务,去年公路客运量为2.1亿人次。
- 航空方面,浙江已建成9座运输机场,11个地市行政中心都能在60分钟内到达最近机场,国际航线实现五大洲全覆盖。去年全省航空客运量突破8400万人次。
城乡出行更便捷
浙江初步形成“以轨道和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客运和共享交通为补充”的多层次公共出行服务网络。城市交通能力持续提升,全省7个地市开通轨道交通线路,近五年运营里程翻一番,总里程近1200公里。
2024年,全省轨道交通客运量已超越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达到每年20亿人次水平,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网络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公交发展韧性更强,城乡一体化率从2020年的66%提升至90%。山区公交“固定班次+预约响应”模式和“微枢纽”组织模式逐步推广,偏远乡村“乘车贵、等车久”等问题得到大幅缓解。
出行服务更安心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浙江持续开展出行服务提升行动。旅客联程服务逐步深入,杭、宁、温三大机场实现轨道交通接入,杭州火车东站、杭州西站、杭州站等都实现了铁路旅客换乘城市轨道的安检流程优化。特殊群体服务日趋完善,全省低地板低入口公交车比例已达46%,地铁站点可为特殊需求的乘客提供点对点辅助出行服务,出租车“一键叫车”覆盖所有地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免费的高速公路救援“浙路救援”,社会反响较好。
“十五五”期间,浙江将继续推动运输服务提质增效,让交通的便利服务覆盖更多群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轨道交通可以说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性支撑。能否介绍一下“十四五”期间,浙江在助推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
叶建军答,目前长三角地区日均轨道交通客流量超200万人次,相当于一座城市在常态化流动。“十四五”以来,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打造一体化轨道网络,全力提升浙江枢纽地位
经过五年规划建设,建成沪苏湖高铁,开工通苏嘉甬高铁、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等跨省项目。到“十四五”末,浙江与沪苏皖的省际轨道接口,从“十三五”末的7个增至13个(含在建),形成多层次、多方向的互联互通格局。
优化轨道交通服务品质,全力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不断提速“轨道上的长三角”,沪杭、宁杭等高铁通道,日均开行列车超600列,年发送旅客量超1亿人次,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营。
不断加强都市圈通勤能力,建成金义东城际铁路、温州市域铁路S2、台州市域铁路S1,利用既有萧甬铁路开行市域列车,服务群众高效便捷出行。
不断提升城市中心城区通勤效率,建成杭州地铁三期,加快建设杭州地铁四期、宁波地铁三期等。目前,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84公里,占长三角区域的27%。
发挥轨道交通赋能作用,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赋能城市发展方面,积极推动站城融合。以“建一个站,兴一座城”理念,高标谋划建设杭州西站,开通运营两年发送旅客超1700万人次,推动科技、产业、人才持续集聚。
在赋能物流方面,积极推动铁海联运。开辟宁波舟山港至安徽、江苏等腹地的铁路货运通道,2024年完成超180万标准箱,推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实现物流降本增效。
在赋能文旅方面,创新开行“诗路文化”“红色之旅”等特色旅游列车,年服务旅客超50万人次,带动沿线文旅经济发展。
下一步,浙江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持续深化“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为民生福祉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中国水运报记者:去年10月《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请问批复以来的建设进展情况如何,有哪些具体的工作举措?
![]()
刘德威说,近一年来,浙江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项目谋划落地、改革破题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
一手抓“硬件”建设。以梅山集装箱码头二期的投用为标志,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两个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的港口,今年10月初,第三个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佛渡作业区一期又顺利开工。持续推进铁矿石、原油、煤炭三大亿吨级散货泊位群建设,谋划落地粮食码头提能升级,加快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扩建条帚门航道,与虾峙门航道共同形成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进出港的“双通道”。开工建设北仑铁路支线复线、梅山铁路专用线,港口集疏运体系海铁联运主通道得到有力加强。今年1-10月,45个强港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3亿元,投资完成率113%。预计到12月初,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将历史性地突破4000万标箱。
一手抓“软件”提升。今年以来,宁波舟山港新增3条集装箱国际航线,总数达到256条;新增3条海运快线,总数达到25条,9月新辟的全球首条中欧北极航线,再创中欧快航时效20天的新纪录。持续推进今年确定的46项强港改革和港口营商环境提升49项举措,口岸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际集装箱船舶在泊非作业时间从140分钟压减至90分钟;“浙江e港通”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模式已累计覆盖站点24个,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0%;“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今年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约4.7亿元。宁波舟山港已全面实现船舶海上交管“一体调度”、进口货物转关“一步直达”、边检入境查验“一次办妥”、外籍船员换班“一票畅行”、国际船舶通关“一表申报”。

都市快报记者:浙江今年新增了嘉兴、丽水2座运输机场。请问“十四五”期间,机场集团是如何助推高水平民航强省建设的?
![]()
冯剑寒说,五年来,省机场集团一直将民航强省建设、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持续织密、完善航空客货运航线网络,全力推动“浙货浙走”、让企业又省钱又省心。
- “一核心两枢纽六节点”浙江机场协同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间,先后完成杭州三期、宁波三期等机场改扩建项目,丽水、嘉兴新机场投运后,省内运输机场数量从7个增至9个,全省拥有10条跑道、14座航站楼,保障能力较“十三五”末提升近50%。
- 浙江空中门户体系逐步完善、通达全球。全省机场累计开通国际地区客运航点74个,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个;开通大陆首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第五航权大洋洲客运航线,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部署。全省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连创新高,今年力争实现从2019年的七千万到九千万量级的跨越,预计连续7年稳居全国前五,其中杭州机场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宁波、温州机场将分别达1600万、1300万人次。义乌、舟山、台州、衢州等中小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均已突破百万人次,迈上新台阶。
国际市场恢复情况良好,国际客恢复率82%,高于全国。全省机场今年预计完成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630万人次,同比增长11%,位列全国省级排名第4。其中,外籍旅客增长明显。今年前三季度,经浙江航空口岸入出境的外籍旅客人数同比增长34%,占全省出入境旅客人数的15%。
- “两枢(纽)两特(色)一专(业)”国际航空货运体系建设加速推进。省机场集团全力推动全省航空货运枢纽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全省机场累计运营国际(地区)货运航线54条,落地全国首个海外货站(布达佩斯)。今年前三季度,杭州机场跨境电商货量10.94万吨,较去年提前一个月突破10万吨大关,同比增长高达25%。全省全年预计完成跨境电商货量20万吨、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有望达35万吨,跨境电商货物已成为浙江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新的强劲增长点。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能否介绍下交通领域近年来深化改革方面的情况,有哪些重点举措?下一步有怎样的打算?
蔡洪答,过去五年,浙江全力攻坚一流强港、民航强省、低空经济、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航运浙江等一系列改革。今年进行了系统集成,打好7个方面、136项改革“组合拳”,总体取得积极成效:
有力支撑一批重大战略
浙江围绕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目标,明确重点领域的重大改革,出台全国首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的港口改革专项文件;完成宁波舟山港总规修订,有力突破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及“一港两引”等瓶颈难题。出台全国首个省级航运服务业规划和统计监测制度,培育5个省级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年内预计2个营收超500亿元),船供船修船交产值全国第1,保税船用燃料加注量升至全球第3。
集成创新一批改革模式
创新海港、空港、陆港、数贸港“四港”联动模式。基本完成宁波、金华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群建设,绩效评价A级。率先打造“四港”云平台,汇聚公铁水空全类别运输方式,并融合口岸信息,成为全国物流领域“数据最全、响应最快、反馈最准”平台之一,目前用户超9万、覆盖全国各省(区、市)。
创新“第六港区”、全程物流“一单制”模式,集装箱海铁、海河、江海联运量实现翻番,海铁联运全国第2。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3.37%(比“十三五”末下降近1个百分点)。
总结形成一批试点经验
构筑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等首批13项交通强国试点全部高分通过验收,形成186项首创性成果、59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第二批成功入选23项。2025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在浙江杭州召开,相关经验全国推广。

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记者:今天正好是“双十一”,想提一个快递方面的问题。能否请发布人就近五年浙江快递业发展情况作一个总体介绍?有哪些重要指标数据?如何让农村也享受到和城市里差不多的快递配送速度?
![]()
何应泽说,今天是第17个“双十一”,从初步数据看,全省日均快递业务量已超1亿件,日均快递投递量接近5000万件。这五年来,浙江努力织密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快递业“跑”出了加速度。
体量规模更大
浙江寄递业务量从2020年的203.8亿件,一路攀升到2024年的335.7亿件,年均增长13%,占长三角地区总量的54.2%,占全国总量的17.3%,位列全国第二。
聚焦到快递业务,增长更快——从2020年的179.5亿件增加到2024年的321.9亿件,年均增长16%。
服务能力更强
积极融入全省交通物流体系,打造了杭州、宁波-舟山、温州、金义四大快递枢纽,形成了高效的物流网络。同时,大力推进“两进一出”工程——也就是“快递进村、进厂、出海”。如帮助制造企业做智能仓储、优化物流路径;通过杭州、义乌的“前置仓”把包裹集中起来“拼船出海”,布局近百个海外仓,让跨境物流更顺畅。
发展环境更优
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此外,浙江还是全国唯一一个将快递进村纳入省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省份,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同时加强市场监管,集中整治不规范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目前,用户申诉满意率超90%,服务质量、妥投效率稳步提升。
此外,浙江着力加强农村配送服务能力,不断推动快递服务更加均等。一方面推动“客货邮融合”,让城乡公交也送快递。逐步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848条,建成共配中心52个。另一方面,建好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打通“最后一公里”。利用村邮站、便民点、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建成服务站1.7万个。同时,助力农产品“走出去”,如推动“种养基地+生产加工+线上销售+快递物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模式,让浙江农特产品“鲜达全国”。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发送特色农产品快递16.9亿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