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变迁,到了2025年,现在的“福建舰”扬帆起航、勇往直前的时代,竟然意外“重现”,还戳中了我们每个人的泪点和热血点。
![]()
讲的就是一笔140块钱,加上一个5岁的小朋友,还有三艘航空母舰的事儿。
1999,那个“憋屈”的年份
咱们把时间倒回到1999年那会儿。
那年啊,对好多80后、90后来说,印象还挺模糊的。那会儿,北约的导弹“误炸”了咱们驻南联盟的大使馆,三个同胞就这样没了。新闻上、电视里,全都是咱们同胞们愤怒抗议的场景,还有那些被炸毁的废墟,场面真是令人难忘。
那会儿,咱们还没有航母呢。
![]()
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银河号”在公海上被羞辱,也只能在自己大使馆被炸后,一次又一次地强硬表达抗议。
那一年,“落后就要挨打”这六个字,好比针一样,狠狠扎在每个中国人心里。
在这样的氛围中,广西钦州有个五岁的男孩,叫陈虞文。他每天跟着大人一起看电视,虽然还不完全明白,但也能感受到同胞的牺牲,看到大人们流泪和怒火腾腾的模样。
他天真地问了自己的父亲一个问题。一个“灵魂拷问”:
他童真的问爸爸:“爸爸,要是咱们有了航空母舰,是不是就没人敢惹咱们了?”
一个5岁娃的“航母梦”
陈虞文的爸爸,是个退伍军人。面对孩子的好奇,他没有敷衍了事,而是聊起钦州作为海防前哨的历史,讲到中法战争,还提到民族英雄刘永福和冯子材。
![]()
家国情怀的熏陶,加上电视上“屈辱”画面的冲击,让这个5岁的孩子,萌生了一个成年人看来“异想天开”的念头:
我想出点力,往国家那边捐款,建个航母。
这可不是开玩笑,陈虞文正式动了起来。他把攒了好长时间的零用钱全部取了出来。
1999年,140块钱说实话,那可是蛮一笔的了。那时候的生活水平,这点钱买个大包的糖果都绰绰有余,可想而知,它在当时意味着不少的价值。
咱们查过当年的资料,1999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月平均收入是488元。140块钱,基本上占了他们月薪的28.7%左右。对农村家庭来说,这简直接近他们每个月收入的80%,可以说是挺大的一笔。
这个140块钱啊,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意味着要少买不少零食,也得省下好多红包,才能攒够这份“巨款”。
陈虞文,一个5岁的“小豆丁”,在父亲的支持下,分了整整4次,一次次跑到邮局。他把这笔“巨款”汇了出去。在汇款单上,他请大人帮他工工整整地写下附言:
用来造航空母舰。
总装备部的“神级”回信
这140块钱,加上一张写着“造航母”的汇款单,就这么开启了旅途。
![]()
或许我们会在想,这笔钱会不会就这么没了?会不会被当成小孩的淘气把戏给忽略了?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体现了一个国家跟它的百姓之间,最柔情、也最庄重的那一面。
在2000年那会儿,陈虞文收到了封信。
寄信的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这可不是一份随意印出来的冷冰冰的文件,而是一封满含真情的亲笔信。在信里,解放军总装备部首先表扬了陈虞文小朋友“支援国防事业的举动”,对他那股浓厚的爱国心情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然后,信里解释说:依据相关规定,这笔捐款不能接收。
信里面寄过来的是140元捐款的全部退还款,还有一张总装备部的新年贺卡。
在信的结尾,来自国家“顶配”武装力量的关心寄语,鼓励陈虞文:“多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身体要健健康康的。”
这封信,后来被陈虞文一直珍藏到现在。
想象一下那场景:在1999年那种内忧外患、压力山大的背景下,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军事部门,没有去嘲笑一个5岁孩子那140块钱的“航母梦”,也没有置之不理他的天真与赤诚。
他们用最尊重的态度回应了他:接受了这份心意,也把那笔钱退还了,还对他说:“孩子,你的梦想我们知道了。好好学习,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
史上最强“原始股”
时间这个东西,真是最会安排剧情的那位导演。
收到回信之后,陈虞文的生活也没啥特别的变化,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他拼命学习,终于考上浙江的高校,主修法学。毕业之后,他经过考试,顺利成为了北京一名普通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
他一向挺低调,几乎从来没跟人提起过那段经历。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曾经那个“激烈”的梦想,正被国家用一种“更激烈”的办法,一点点变成了现实。
2012年,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入列,那会儿,陈虞文还在上大学呢。
2019年,咱们国家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投入使用。
到2025年,电磁弹射的“福建舰”终于正式列入海军行列。
中国扬起头来,迈开大步,正式迎来了“三航母时代”。
陈虞文在大学的时候,看到了山东舰下水的消息,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他感叹道:“那感觉就像是一脚跨越了千年的时空,远远超出了当年自己的预料。”
到了2025年的今天,这个故事刚被网友们“扒”了出来,正是因为福建舰加入服役的消息,一下子点燃了整个平台的热度。
网友们用那种超级“网感”的词汇,把陈虞文那140块钱吹成了“史上最牛的原始股”!
有人打趣道:“这回报率真是吓死人了!”
有人发出尖锐的看法:“在中国人心里,钱可以当作军费,但绝对不能算作赔款!”
花了140块钱的“投资”,经过26年,换来了一个“’三航母’的强大海军”。这笔买卖,真是赚翻了。
从“140元”到“钢铁洪流”
到了2025年11月,陈虞文突然登上了“热搜榜”,面对媒体低调一笑,说了句:“挺意外的,得好好想想。”
![]()
他不断重复一句话:“我到底怎么样无所谓,关键是人民军队越来越强大。”
在2023年,他在央视镜头前直言:“我从没料到这个愿望会这么快就成真……从近海防御到远洋作战,这可是几代人的梦想啊。”
这故事,啥原因让我们今天看了都觉得特别感动呢?
因为它就像一个微观的缩影,真切证明了“中国崛起”这几个字的意义。
这事儿让我们重新思考家庭教育的方式。大家都夸陈虞文的父母,没嘲笑一个5岁娃娃的“调皮闹腾”,而是尊重他的想法,还引导出了他的爱国情怀。
它更让咱们感受到个人与时代之间那份深刻的呼应。
1999年,我们还没有航母,受欺负成了常事。有个5岁的小孩,用几个月来攒的140块零花钱,许下了一个虽小但很坚持的心愿。
到了2025年,我们的“三舰齐发”,当年的那个孩童早已长大成人,变成了国家的关键一员。而他小时候许下的愿望,也已演变成了驰骋海天的钢铁洪流。
被“签收”的愿望
陈虞文的故事,就像一颗纯真的童心,伴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慢慢走向了“照进现实”的宏伟史诗。
那140元钱,虽然在2000年被退了回来,但那句“我们要有自己的航母,这样才不会被欺负”的心愿,毫无疑问,已经被这个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牢牢“接收”了。
那140元,就像一颗种子,经过26年后,和三艘航母舰队那如钢铁洪流般的气势相呼应。
一个孩子最真挚的爱国之心,被一个国家用最坚定、最宏伟的方式,做出了最完美的回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