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25年11月10日晚,东风奕派eπ007+的正式上市。一个细节被敏锐捕捉——其天元200辅助驾驶系统,采用的正是博世中阶智驾方案。
![]()
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这家诞生于1886年的德国Tier1巨头,正在工程化交付与系统化出海的进程中,影响着智能驾驶赛道的竞争格局。
以下为正文:
11月10日,东风奕派eπ007+正式上市,其搭载的智驾系统源自博世中阶智驾方案,而博世已于今年10月完成了向包括东风在内的多家客户方案的集中交付,其中,东风奕派车型今天进一步推向市场。
随着智驾节奏愈发加快,德国博世集团正依靠智能驾控中国区迎来转身、并超越对手。在这个充斥着技术名词与融资新闻的赛道里,博世选择将139年的工程积淀,转化为可量产、可出海的解决方案。
智能驾驶从来不是谁先出发谁赢,而是谁更稳、更懂车、更懂全球战场,谁才能走得更远,或许道破了这个行业最朴素的真理。
01
交付为王,智驾竞争核心转向量产交付能力
数据总能冷静地勾勒出行业的走向。
根据中汽协,2025年1-9月,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新车总销量的46.1%,为智驾技术提供了广阔的搭载平台。
面对智驾浪潮的普及,车企在选择技术路径时呈现出明显分化:除少数头部车企坚持全栈自研外,多数品牌选择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以缩短研发周期、快速抢占市场。
![]()
“成本控制和工程交付能力,成为车企筛选供应商的关键。”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智驾功能向10万-15万元级车型下放,如何在硬件低增配的前提下控制成本、保证体验,是车企筛选供应商的关键。
这也推动行业竞争重心从“技术领先”转向“交付能力”。能否将算法、硬件、安全标准与成本控制有机结合,实现稳定、可量产的体验,取决于供应商的技术积淀与工程经验。
02
工程破局:筛选出真正能落地的智驾玩家
当行业热议“感知方案”与“算力竞赛”时,博世正在破解一系列更底层的工程难题。博世的优势,恰恰体现在其将复杂技术转化为安全、可靠、可量产的全方位工程实力上。
仅就博世而言,软硬件结合的能力是其作为方案商天然就有的优势,能够解决行业面临的诸多共性工程挑战。
这一实也得到了落地成果的印证。10月,博世正式宣布全国首款油车中阶智驾方案成功落地。以“油车智驾”举例而言,供电、散热、响应,这三项是阻碍“油电同智”普及的深层工程难题。

这些问题已超出算法或营销能解决的范畴,而是进入硬核的工程化阶段。行业需要的,是一家既懂智能系统、又深谙车辆底层逻辑的伙伴——而这,正是博世发力的重点。
其实,无论是此前的油车还是如今的电车,软件的发挥始终离不开底层硬件的支撑与系统间的紧密配合,博世智能驾控的真正优势在于跨域协同能力,因为博世集团本身是转向、底盘、制动等供应商,具有天然的经验基础。
在此基础上,博世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通过软件算法,统一协调控制车辆的制动、转向、动力和悬架系统。这意味着智驾系统的决策能够被精准、平滑地转化为整车运动,从而显著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种深度的协同控制能力,源于博世对各个底盘域部件的深刻理解和技术掌控,是偏科玩家所不具备的。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此前指出:“辅助驾驶的工程化交付是汽车史上最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之一。除了技术过硬,量产落地有保证,安全底线不放松的辅助驾驶产品才是第一选择。”
当科技公司仍在带着PPT争取客户时,博世已能将大规模、高质量工程交付能力作为最直接的答卷。
03
尾声:全球战场,稳者方能行远
当前,中国车企扬帆出海,驶向全球市场的深水区时,各家面临的已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法规、数据和文化的复杂挑战。
博世作为目前唯一同时拥有中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和具备处理全球各个地区、不同国家的法规政策合规能力的供应商。它展现出了一种“老派”的智慧:不争一时之先,但求每一步都成为竞争壁垒。
![]()
智能化浪潮奔涌向前,博世用中阶方案的批量交付,尤其是工程能力上的稳扎稳打,诠释了一个行业真理:智驾赛道的终极赢家,从来不是跑得最激进的玩家,而是能将技术稳稳转化为安全、可靠、规模化产品的长期主义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