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詹钘
近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农户王桂菊反映,23年前,自己种下数万棵杨树。近年杨树成材准备采伐时,却被告知林地已经被纳入当地自然保护区,禁止砍伐。
今年71岁的王桂菊称,她家的杨树不仅现在不让砍伐,此前“退耕还林”的补助她也一分钱没有拿到。这23年每年财力、物力全身心投入到300亩林地,如果真的最终不让砍伐,那就白白辛苦了几十年。
当地林业部门对当事人的书面回复称,涉事林区不属于“退耕还林”,所以没有相关补助。对于林地被纳入保护区的补偿问题,齐齐哈尔市林草部门认为现行政策没有相关补偿规定。11月10日,当地表示正在研究协调此事。
![]()
王桂菊和她的杨树(视频截图,今年8月拍摄)
精心护林二十余年
王桂菊回忆,2002年,在富海镇政府和大队领导的动员和要求下,她决定在自己承包的360亩土地上造林。当年5月1日,她和富民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了一份《造林承包合同》。
根据合同内容,甲方(村委会)现将位于河套大山包子西360亩退耕还草(林)地发包给乙方(王桂菊),用于造林。承包期25年,自2002年5月1日起至2027年4月30日止。
合同约定乙方第一年造林成活率要达到85%以上,三年保存率须达到80%以上。
![]()
造林承包合同(受访者供图)
根据相关条款,合同期内,林木成熟,乙方申请经批准可以采伐,采伐后土地使用权由村收回合同终止。合同还约定,在合同期内,如遇国家政策和法律调整须收回承包土地时,应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一年的树苗是政府给的,第二年我又买了苗补种。”王桂菊回忆,当年刚种下的树苗一株才手指那么点粗,这些年经过自己下地,再花钱雇人除草、施肥、打药、剪枝,精心护林,二十余年守着这片林子,才能有今天胸径20到40厘米的大树。
王桂菊的女儿张丽(化名)说,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这二十多年来,家里一直是母亲一个人在操心这片林地。另外,张丽称,林区的树木树龄都在23年左右,这几年是最佳采伐期。
3万棵杨树被纳入保护区
张丽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片林地原本360亩,分走一部分给弟弟后,剩余305.5亩,后母亲将这305.5亩过户到自己名下。据母女俩推算,这305.5亩地种植的杨树至少有3万棵。
2024年,因为杨树采伐期已到,张丽准备办理采伐证。其间,她也了解到这片林地已经被纳入黑龙江乌裕尔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4年底,张丽向保护区提出林木采伐申请。当年12月4日,保护区管护中心向她出具了《林木采伐申请答复书》,拒绝了她的请求。
![]()
保护区采伐申请答复书(受访者供图)
根据这份答复书,保护区认为,采伐地位于黑龙江乌裕尔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自然保护区内的林木,禁止采伐。”因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防火、维护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遭受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必须采伐的和实验区的竹林除外。
该答复书明确写到,张丽申请的林地不在准许范围。如果相关地块存在前述“除外”的必须采伐的情况,可另外提出申请。
张丽则认为,在母亲造林时,该林地区域并非保护区,如今却成为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导致无法砍伐,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补偿。
对此,2025年9月23日,齐齐哈尔市林草局在对张丽信访件的回复中称,根据现行有效政策及历史文件,未发现针对该保护区林地划入的补偿规定。
官方称不属于“退耕还林”没有补贴
张丽同时了解到,对于2022年《造林承包合同》上写的“退耕还林”地,国家也有相关补贴政策,但他们从签订合同起已二十余年,没有领过一分钱。
张丽和母亲找到富裕县林草局,林草局告诉他们,这300亩地块并非退耕还林地块,而是属于“三北”工程造林地,不享受退耕还林政策补贴。
2025年8月,富裕县林业和草原局给张丽的一份《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写到,该县在2003年至2006年实施退耕还林。王桂菊当年并未签订“退耕还林合同”,并称富海镇退耕还林名单中没有两人的名字。
然而,张丽给极目新闻记者提供的一份《关于富裕县2013年度退耕还林生态林阶段性验收工作的报告》显示,富裕县自2002年度已经开始开展退耕还林工程。
![]()
造林地块的说明
张丽称,她曾多次申请富裕县林草局等部门对当年退耕还林及“三北”工程造林相关地块信息进行政府信息公开,但相关部门以涉密涉及第三方隐私为由不予提供。
另外,张丽认为,2002年的合同当中,已经明确写了“退耕还草(林)”字样,她对该地块被纳入“三北”造林国家工程的说法表示质疑。而县林草局在今年年初的一份情况说明中则表示,2002年富海镇“三北”工程造林设计中,包含该地块,证明王桂菊的造林地块为“三北”工程造林。
“我周边有相邻地块的林农已经得到补助,为什么我们的林地就没有呢?”张丽对县林业局的信访件的意见不服,向齐齐哈尔市林草局提出复查申请。2025年9月23日,齐齐哈尔市林草局出具复查意见书,意见书称,2002年签订的合同只是《造林承包合同书》,而非“退耕还林合同”。
目前仍无具体解决方案
根据前述今年8月富裕县林草局出具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县林草局与富海镇和富民村协商沟通,探索通过“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方式,用富民村集体林权互换张女士部分林权,目前富民村正在梳理村集体林权地块,待梳理出具体集体林权情况,再协商互换事宜;积极向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反映相关情况,争取上级支持和政策调整,富海镇将依据政策并按照林地树龄长的有限采伐原则,第一时间研究具体采伐事宜。
对于这一意见,张丽称,这个“林权互换”只是纸面上的回复,此前没有人跟她们提过这个方案。张丽后来跟镇政府沟通此事时,镇里也表示“林权互换”基本无可操作性,因为树的粗细、年份、面积难以匹配,没办法换。
![]()
张丽的林权证(受访者供图)
11月10日,富海镇一名镇领导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他为此事到县林草局和保护区去过多次。经过核查,涉事林地确实没有享受到相关补贴,上报补贴也已经过了时效。现在又同时遭遇了无法砍伐的问题。“老人也到政府来了多次,目前虽然和上级领导还没有研究出好的办法来,但包括县领导都在积极协调此事。”
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富裕县林草局负责人,记者表明来意后,该负责人称:“你让她来找我吧,我现在在开会。”随后挂断了电话。记者致电保护区负责人,未获回应。齐齐哈尔市林草局工作人员则表示,该事件已经向当事人给出了复查意见书,进行了答复。
张丽告诉记者,为了这300亩杨树,母亲操劳了二十多年,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等多种疾病,下地走路需要拐杖。另据王桂菊回忆,十多年前,林区遭遇大水时,不少树木出现倒伏的情况,那时他们通过林业部门批准,将倒伏的杨树进行砍伐,卖了几万块钱。除了那一次,林地基本没有产生其他经济效益,全是投入。
如今,造林承包合同即将在2027年4月30日到期,截至目前,政府并未对该事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