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空军节宣传片里那架飞翼布局的黑色战机掠过天际时,军迷圈瞬间沸腾——这不是传说已久的攻击-11隐身无人机吗?更让人血脉偾张的是,画面中它正与歼-20、歼-16组成编队,上演着"有人+无人"的空中协同作战。这场没有硝烟的展示,背后藏着中国空军怎样的战略转型?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攻击-11:从PPT到实战的跨越
攻击-11的曝光绝非偶然。这款采用飞翼式布局的隐身无人机,早在2013年就曾以"利剑"无人作战飞机的名义现身网络。十年磨一剑,如今它褪去概念外衣,以战斗姿态出现在空军节宣传片中,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隐身无人攻击机技术的国家。
![]()
看其设计:无垂尾飞翼布局、背部进气道、菱形截面机身,这些特征与美国B-21轰炸机异曲同工。但攻击-11的机腹弹舱设计更显精妙——两个并列弹舱可携带8枚250公斤级精确制导炸弹,或2枚2000公斤级激光制导炸弹。这种配置既保证了隐身性能,又赋予其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
![]()
更值得玩味的是其作战定位。宣传片中攻击-11并未单独行动,而是与歼-20形成"忠诚僚机"组合。歼-20利用其超视距探测能力发现目标,攻击-11则凭借隐身特性突破防空网实施打击。这种"有人机指挥无人机"的作战模式,正是未来空战的发展方向。
二、技术突破:从跟跑到并跑的飞跃
攻击-11的亮相,撕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在隐身技术领域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过去我们总说"中国在追赶",但今天必须承认:在无人作战平台领域,我们已经与美国站在同一起跑线。
![]()
看动力系统:攻击-11采用的涡扇-13改进型发动机,推力达到4.2吨,足以支撑其长时间滞空。对比美国X-47B使用的F100-PW-220U发动机(推力6.5吨),虽然仍有差距,但考虑到攻击-11体型更小,实际推重比并不逊色。
![]()
再看航电系统:宣传片中攻击-11与歼-20的数据链交互,暴露出其具备高度自主的战场感知能力。这背后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飞行控制、多机协同算法等领域的突破。要知道,美国"天空博格人"项目至今仍在测试阶段,而中国已经将类似技术实用化。
最关键的是生产能力。攻击-11采用模块化设计,机翼、尾翼等部件可快速更换,维护性大幅提升。这种设计理念与美国F-35的"一机多用"思路不谋而合,但更专注于无人作战领域。考虑到中国在复合材料加工、3D打印等领域的进步,攻击-11的量产速度可能超出外界想象。
三、战略意义:改变空战规则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攻击-11的价值远不止于一款新型武器。它代表的是中国空军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的转型。当歼-20作为"空中指挥所",同时操控多架攻击-11执行危险任务时,传统的空战模式将被彻底颠覆。
![]()
这种转变有着现实需求。在台海、南海等敏感区域,有人机执行对地打击任务风险极高。而攻击-11凭借其隐身特性,可突破敌方防空网实施"穿透式打击"。更可怕的是,其成本仅为歼-20的1/5,却能完成80%的作战任务。这种效费比,让任何对手都不得不重新计算战争成本。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攻击-11的服役标志着中国空军进入"无人+有人"协同作战的新阶段。这与美国空军提出的"下一代空中主导"(NGAD)概念不谋而合。但不同的是,中国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道路——先实现无人机的战术应用,再逐步向战略层面拓展。
四、国际比较:中美无人机竞赛的转折点
将攻击-11与美国同类产品对比,能更清晰看到中国的技术跃迁。美国X-47B项目2013年首飞,2015年终止;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2019年首飞,至今未形成战斗力。而中国的攻击-11从概念到实战,只用了十年时间。
![]()
这种差距背后是发展思路的差异。美国受制于军工复合体利益,项目往往陷入"技术过剩"的陷阱。而中国坚持"需求牵引、技术推动",聚焦实战应用。攻击-11没有追求过度的隐身性能或航程,而是精准定位为"歼-20的忠诚僚机",这种务实态度值得称道。
更值得警惕的是,攻击-11可能只是开始。按照中国军工"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传统,更先进的隐身无人机或许已在研发中。当美国还在为F-35的维护成本头疼时,中国已经用无人机开辟了新的竞争赛道。
五、未来展望:空天一体化的中国方案
攻击-11的亮相,为中国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目标补上了关键一环。未来,我们可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高原边境,攻击-11与翼龙-10组成侦打一体编队;在南海岛礁,攻击-11与055驱逐舰实现海空联动;在台海方向,攻击-11与东风-17形成"非对称打击"组合。
![]()
这种变化对周边国家而言是震撼的。日本空自还在为F-35的交付速度发愁,印度空军连"阵风"战斗机都未完全形成战斗力,而中国已经将无人机作战提升到战略层面。这种代差,不是靠增加战机数量就能弥补的。
从全球视角看,攻击-11的服役将重塑无人作战平台的国际标准。过去,美国凭借F-35、X-47B等项目制定规则;现在,中国用实战化的攻击-11证明:无人作战不是富国的玩具,而是所有军事强国的必修课。
当宣传片里的攻击-11划破长空,它划出的不仅是一道航迹,更是一个新时代空战的开端。在这个无人化、智能化主导的军事变革中,中国正从追赶者变为规则制定者。这不是偶然的突破,而是中国军工体系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未来的天空,将因这些"沉默的猎手"而改变规则。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纯属个人观点,无不良引导,热点来源于社交网站如有雷同纯属意外请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