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鲁西二哥”不迷路,带你了解更多家乡故事!
他一生乞讨,却让贫寒子弟有书读;他目不识丁,却被誉为平民教育家。
老铁们,我是鲁西二哥。
在咱鲁西大地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不是水浒英雄,也不会武功,却用三十八年乞讨生涯,创办义学三所,撼动了“读书是富人特权”的铁律。
他就是武训,中国历史上唯一以乞丐身份载入正史的“千古奇丐”。
一、命如草芥,文盲吃尽世间苦
1838年(道光十八年),武训出生在堂邑县武庄(今属冠县柳林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老七(两个哥哥四个姐姐),人称 “武七”。
七岁丧父,跟着母亲串百家门讨饭;十五岁母亲去世后,他到地主家当佣工,却因目不识丁吃尽苦头。
有一次,年底结账时,地主掏出假账本,硬说武七借了八吊钱,把他三年工钱全扣了。“我只借过两吊!” 武七争辩,却拿不出半句证据,被家丁一顿毒打,像扔破麻袋似的丢出大门。
寒冬腊月,武七蜷缩在破庙里,气病交加,三天不食不语,他摸着身上的伤疤咬牙立誓:“我要讨饭办学,让穷孩子都能识字,不再受这窝囊气!”
![]()
二、自辱筹资,三十八年苦行僧
1859年(咸丰九年),21岁的武七真的背起破麻袋,把 “兴义学” 刻进了余生的每一天。
他背着褡裢、拿着铜勺,穿着破烂衣衫,一边乞讨一边唱自编的兴学歌:“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足迹踏遍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的村村落落。
为攒钱,他使尽浑身解数。讨到好衣好食便卖掉换钱,自己只吃最粗劣的食物;他表演锥刺身、刀破头、吞蛇蝎等骇人把戏换取赏钱;他给人推磨拉碾,学驴叫、当马骑;他还捡线头、纺线、搓麻绳,一切收入悉数存下
他讨来的钱托付给正直士绅放贷生息;攒够本钱就买地,靠地租收办学经费;遇乡绅吞他的钱,他不吵不闹跪人家门口,直到对方羞愧还钱。
武七筹得的钱财,全都用于兴学,自己却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
他吃粗劣发霉的食物,穿破烂的衣服,有人讥笑他是“武豆沫”(意为“疯子”),他却唱道:“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有人劝他娶妻生子,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
到1886年(光绪十二年),49岁的武七已置田230亩,积资3800余吊,相当于今日百万资产,却仍睡街边、吃馊饭。
武训先生一生颠沛流离,一心兴学,他的行为同样不被家人理解,曾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但是武训先生曾收养了已故兄嫂留下的侄子。
![]()
三、跪求兴学,三所义塾惠寒门
1888年,30年苦熬,他花费4000多吊钱,终于在柳林镇建起第一座义学—— 崇贤义塾。开学那天,50多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免费入学,武七穿着补丁衣裳在学堂外长跪,泪流满面:“你们可算能读书了!”
为请名师,他跪遍当地举人进士;为招学生,他跪求贫寒人家送子读书。
学校建成后,武训仍心系教育。见老师懈怠,他跪求警觉;见学生贪玩,他泣劝:“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
这之后,武训没歇着,继续乞讨,又是8年;继续办义学,两所。
1890年,他资助了证和尚建馆陶杨二庄育英堂义塾。
1896年,临清御史巷义塾落成(今临清武训实验小学),内阁学士裕德都被感动,当场捐了二百两银子。
![]()
四、圣誉加身,皇帝赐名赏黄马褂
武训的义行轰动朝野。
山东巡抚张曜专程来柳林镇探望,见他住破屋、吃粗粮,却把钱全砸在兴学上,当即上奏光绪帝。
光绪帝大为感动,赏穿黄马褂,赐名“武训”(取“垂训于世”之意),御批“义学正”名号,并准建“乐善好施”牌坊。一个乞丐获此殊荣,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
五、万人送葬,精神永存鲁西大地
1896年临清义学落成时,武训已乞讨38年,头发全白,背驼得快贴到地面了。同年4月23日,武训在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离世,终年59岁,遵其遗嘱葬于柳林崇贤义塾旁。
出殡当日,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官绅全体送殡,各地乡民自动参加葬礼者达万人以上,沿途人山人海,师生哭声震天,乡民纷纷落泪。
十年后,清廷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这位“千古奇丐”由此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被正史记载的乞丐。
民国时期,武训获得了更广泛的赞誉,全国出现了多所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原堂邑县曾一度改称武训县。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盛赞其为“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之表率”。爱国将领冯玉祥称其为“千古奇丐”。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武训传》被批判,武训被扣上“大地主、大债主、大流氓”的帽子。调查组为罗织罪名,甚至将其办学田产诬为“剥削证据”,全然不顾他本人一生赤贫、分文未享的事实。
直到改革开放后,武训才逐渐被还以清白,历史终是公正的。1997年5月,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先生捐资40万元,重修武训祠。
武训,这位从鲁西大地走出来的“千古奇丐”,他用最卑微的方式,以最无私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践行了最伟大的教育事业。
他是武训,是咱鲁西的武圣人。
![]()
作者简介:鲁西二哥,走南闯北,喜文好武,文科生的笔,程序员的脑,金融人的算盘,项目经理的江湖。忆古思今,以笔会友,分享故事,期待你的关注!(微信搜一搜:鲁西二哥)
【精彩合集】
鲁西故事 | 鲁西名士 | 鲁西民俗 | 鲁西风采 | 鲁西美食
岳飞老家山东聊城
除了光岳楼,陈镛家族还给聊城留下了什么?
聊城的东昌葫芦,咋就成了咱鲁西的“金疙瘩”?
山东阳谷景阳冈——武松打虎,是真的吗?
博平枣,茌平梨,比不上清平的咕咕荻
鲁西三阿:东阿县、东阿镇、阿城镇,谁才是正宗?
聊城的东昌葫芦,咋就成了咱鲁西的“金疙瘩”?
鲁西老话 “阳谷寿张县搭县” 咋来的?
老话儿“临清猴,聊城慢牵牛,高唐猛回头,茌平一个不”咋来的?
老话儿“金高唐,银平原,破禹城,烂陵县”咋来的?
老铁,关注、点赞、推荐和分享,让咱鲁西老故事被更多人瞅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