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南沐,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负责人
近日,引流之王从朴实无华的“鸡蛋”变成了极具话题性的“榴莲”。这一转变并非简单的商品替换,其背后是消费者代际更迭、消费心智迭代以及零售逻辑的根本性重构。
01
流量之王的变迁:两个时代的缩影
![]()
文章开篇通过生动的场景对比,勾勒出两个时代的剪影。
鸡蛋的黄金时代:刚需与地理半径的逻辑
二十年前,超市的气味混杂着米面粮油的质朴香气。
清晨为几枚“破壳”鸡蛋排起的长龙,是那个时代的独特记忆。
鸡蛋,作为“民生”与“刚需”的象征,是线下零售业百试不爽的流量引擎。
其背后的逻辑核心是“地理半径”与“极致性价比”。
商超通过将鸡蛋这种家庭必需品价格压到极低,吸引方圆两公里内,以中老年用户为核心的家庭客群上门,从而带动米、面、油等整个家庭购物车的消费。
这套模式服务于一个以“过日子”和存量运营为核心的市场。
榴莲的新王时代:情绪与注意力半径的逻辑
如今,新零售商超的气味变得浓烈而复杂。
榴莲,取代鸡蛋,成为了新的“流量口令”。
这一变化的核心,在于商超要讨好的对象变了——从以家庭为单位的中老年群体,转向了20-35岁的年轻消费者。
数据显示,35岁以下消费者贡献了超过60%的总消费额,他们正在重塑零售范式。
与父辈不同,他们的消费信条是“既要、又要、还要”:既要品质,又要性价比;既要便捷,也要社交;更愿意为“体验”和“情绪”买单。
对他们而言,“为了省几块钱跑一趟超市”机会成本太高,但“为了一个‘报恩’的榴莲跑半座城”却甘之如饴。流量的逻辑,由此从“地理半径”彻底迁移到了“注意力半径”。
02
新王当立:榴莲为何能成为流量武器?
![]()
当零售的靶心瞄准年轻人后,榴莲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它被层层“buff”加持,精准击中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心智。
产品特质:天生的情绪载体与社交货币
榴莲不再仅仅是果腹之物,而是一种复合型情绪商品。
首先,其极端的口感(爱之深、恨之切)自带猎奇属性和传播力。
其次,它兼具“轻奢水果”的光环和“盲盒”的戏剧性。
不菲的价格赋予了它“可负担的仪式感”,契合年轻人“在有限预算内制造高光时刻”的哲学;而开榴莲的整个过程充满悬念——“报恩”还是“报仇”的戏剧张力,使其成为一个“被装进果壳里的内容盲盒”,完美击中了当下消费文化的娱乐内核。
年轻人消费榴莲,不仅是为了味蕾享受,更是为了一次“可被记录的体验”,用于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社交分享。
市场时机:供给与认知的信息差套利
榴莲从“天价水果”到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背后是供给侧的结构性变化。
前几年东南亚果园的扩种导致产量集中爆发,价格下行,但消费端“榴莲很贵”的认知尚未同步更新。
零售商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宝贵的“信息差”,以“击穿底价”的高质榴莲制造强烈的心理冲击,成功实现了“锁客”。
算法偏爱:短视频平台的完美素材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成了榴莲引爆的“放大器”。
算法天然偏好高客单价、视觉冲击强、情绪对立明显的内容,而榴莲全中。
无论是“19.9元抢到大果”的幸运视频,还是“开出坏果”的翻车现场,都能轻易引爆互动,形成病毒式传播。
因此,鸡蛋只能讲述价格故事,而榴莲天生就会自己制造内容。
03
商超的精明算盘:榴莲的战略价值
![]()
对于商超而言,低价促销榴莲并非简单的亏本赚吆喝,而是一套精密的战略组合拳。
高价值客群筛选器
愿意购买榴莲的客户,极有可能也是山竹、车厘子甚至高端海鲜的潜在消费者。榴莲充当了“门票”,高效地将最具消费潜力的年轻客群筛选并锁定在自己的流量池中。
建立品牌心智的肌肉秀
榴莲的供应链复杂、品控难度大。一家商超若能持续稳定地提供质优价廉的榴莲,本身就是对其供应链能力和选品实力的最强证明,能在消费者心中快速建立起“这家店品质可靠”的信任感。
引爆声量的最强武器
尤其在新店开业时,榴莲促销能瞬间制造火爆场面,拉动数倍营业额,并借助消费者的自发分享,完成第一波高效的口碑传播,其营销价值远超商品本身的亏损。
04
未来的挑战与启示:榴莲之后是什么?
![]()
当低价榴莲从奇招变为行业标配,竞争将进入考验真正“内功”的深水区。
零售商面临两个终极拷问:
能否打好“榴莲”牌?
这要求零售商具备内外兼修的硬实力。内功在于精准捕捉“人心”变化的能力,理解消费已从生存主义跃迁至悦己主义。
外功则体现在硬核的供应链深耕能力(如深入产地、掌控冷链)和内容化运营能力(用年轻人的语言对话,将门店变为体验剧场)。
最终,当价格战难分胜负时,长期积累的品牌力将成为最坚实的护城河。
下一个“榴莲”在哪里?
文章指出,零售业已无通用作业可抄。榴莲的胜利,是对特定客群消费心理深度洞察的胜利。
因此,核心不是寻找下一个万能爆品,而是回答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你的核心客群,他们自己的“榴莲”是什么?
对于瞄准中产的零售商,可能是M7级和牛;对于服务银发族的业态,可能是一款有技术壁垒的保健品。
其底层方法论是相通的——找到一个能同时引爆“价格感知、体验欲望、社交传播”的价值锚点,并借此将品牌心智植入消费者心中。
结论:从鸡蛋到榴莲的变迁,是中国零售业进化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行业的竞争核心已从货架位置的争夺,转向对消费者心智的占领。未来的零售赢家,必然是那些能深刻理解其目标客群,并能为他们持续创造情绪价值、社交价值和品质价值的“心智捕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