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的出现是在15世纪的西班牙,由羊毛、棉麻制成,称为“hose”。
其最初的服务对象是宫廷中的男性,这种手工艺品既能展现出上流阶层的优越感,又能凸显出男士腿部肌肉的线条,一时之间,成了欧洲贵族男子的挚爱单品。
![]()
尼龙的诞生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杜邦公司推出了耐磨、柔韧的尼龙纤维。
在最初的日子里,为了推广自己的尼龙丝袜,杜邦公司要求公司女员工必须穿着丝袜上班。这种丝袜遮盖下的若隐若现,给了当时男子极大的吸引力。
![]()
随着1940年,第一批尼龙丝袜的上市,一天内72000双丝袜就被抢购一空。
女人们对于这种廉价丝袜的热衷,仅仅一年内就消费了640万双尼龙袜。
从那时起,女人多了一份似透非透的性感在腿上,这种深色半透明的东西把整个美国包裹了起来。
![]()
民国才女张爱玲也曾讲述,自己一直期待快点长大。
从此可以穿上丝袜,套上旗袍,踏上高跟鞋,成为一个优雅时尚,风姿楚楚的女人。
![]()
战争与丝袜
然而,随着一年后日军偷袭珍珠港,切断了美国国内的生丝供应,作为降落伞、炮弹药包的重要原材料。
替代品尼龙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并且随着战争的深入,尼龙开始受到管控,被列出了战时物资清单。
![]()
1942年,美国战争生产委员会宣布征用杜邦公司的尼龙库存,同年,委员会还开展收集旧丝袜活动,鼓励当时的女人们捐袜救国。
往日里2美元一双的丝袜以几倍几十倍的价格疯涨,真丝丝袜在黑市上的价格更是达到了3000—4000美元。
![]()
丝袜与女人
已经脱离正常价格范围的丝袜,大部分的女人是承担不起的。
但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女人们将肉色染料涂在腿上,再用眉笔在腿背画接缝线,这种手绘丝袜在当时成了一股风尚,互相帮忙画丝袜,成了女性们的社交游戏。
![]()
对于丝袜的管制与渴望并不仅仅在美国本土,受战火影响的各个国家亦是如此。
英国的女人们放下矜持,向美军的飞行员抛洒着热情,这些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可以拿到几双丝袜。
驻英美军也会写信让自己的美国家属给自己邮寄女式丝袜和真丝内裤,以期待得到女性们的青睐。
![]()
在中缅印战区,杜聿明在第一次败退撤离缅甸时,就受到上峰命令,在所剩不多的兵力中抽调一支精锐出来保护一批“国有资产”。
而这批“国有资产”中便有当时重庆大小姐们特供的尼龙丝袜。
即使是战争末期,美军进入巴黎,据传当天晚上每个单兵帐篷下都露出一双女人的腿 。
更不用提战后满目疮痍的德国,一点食物,一条丝袜便能换取一个德国女人了。
![]()
战后
随着战争的结束,尼龙丝袜开始了漫漫回归之旅。
1945年圣诞节,在“尼龙献给圣诞节”的口号声中,尼龙终于恢复生产。
女人们兴高采烈地在商店外排起长队抢购尼龙丝袜,美国匹兹堡,有四万名女士在雨中排了一夜的队,有抢到的甚至来不及回家,在街边就当众换上。
![]()
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尼龙袜的生产供应实在无法满足市场的报复性消费,在很长时间里,人们都需要排队取号购买。
这种情况直到1948年才得以正式恢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