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底,乌克兰军方突然慌了神。Iron 防务联盟洛米科夫斯基称,中国收紧无人机零部件出口,多家乌无人机工厂停产。
更巧的是,就在特朗普呼吁中国介入俄乌冲突、推动停战后没多久,这场“断供风波”就来了。乌克兰那边急得团团转,说找替代渠道的话,成本一下飙了三倍,国库根本扛不住。
可为啥中国这边一收紧零部件出口,乌克兰号称要年产百万架的无人机产能,眨眼就歇菜了?
![]()
华强北才是乌克兰无人机的“心脏”
想明白这次断供的威力,我们先从乌克兰无人机的来源说起,2024年一年,乌克兰单是进口无人机相关物资就有1300多吨,这里面94.5%都来自中国。到了2025年前8个月,这个比例还维持在近90%。更关键的是核心零部件,像电机、控制器、传感器这些,89%都得靠中国供应。
这意味着什么?乌克兰所谓的“自主产业链”,说白了就是个组装车间。他们在深圳华强北下订单,拿到电机、飞控板、GPS模块,拉回去拼一拼,就敢说是“乌克兰制造”。
![]()
俄军在顿涅茨克前线拆开过缴获的乌军无人机,里面的零件全印着中文,GPS模块才40块人民币,连信号中继器都是用71块的中国手机改的。
华强北的供应链有多厉害?这里聚着上百万种电子元器件,还有35家专业市场,效率高到上午刚敲定设计方案,下午就能做出样品,转天就能批量生产。
乌克兰之前造无人机,靠的就是这个速度优势。缺什么零件,当天下单转天就到货,几百美元就能拼出一架。这个成本,是西方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美国的“弹簧刀”无人机,单架要6000美元,而用华强北零件拼的FPV无人机,200到500美元就能搞定。
![]()
正因为成本低,乌克兰才能搞“蜂群战术”,一天损失30到50架无人机都不心疼。但这套玩法有个前提,就是华强北得持续供货。现在供应一断,乌克兰立马露了底,之前喊得震天响的“百万架无人机计划”,彻底成了空话。
2025年2月那场俄乌无人机大战,双方一天击落上百架,这种烧钱速度,全是建立在中国零部件稳定供应的基础上。没了中国货,乌克兰的战斗力直接被抽走大半。
![]()
中国出手是规范秩序
很多人纳闷,中国之前不是一直正常供货吗?怎么突然就管起来了?其实这事得从头捋。2024年7月,中国商务部发了公告,把特定技术指标的无人机发动机、红外成像设备、无线电通信模块这些核心部件,都纳入了出口管制范围,9月1日就正式实施了。这政策不是专门针对乌克兰,而是基于三个考虑。
先从国际义务说起。联合国安理会有决议,要求各国对军民两用的物资实施严格出口管制,防止这些技术被乱用。中国出口的红外成像设备、合成孔径雷达,既能用来搞地质勘探,也能被改成精确制导武器,不管控肯定不行。
![]()
另外还有一点,是要打击灰色走私。德国媒体之前调查过,乌克兰会通过波罗的海三国、波兰这些第三方国家转口买中国零件,67%的订单最后都被拿去做军事改装了。
华强北有些商家为了赚钱,还把电机、飞控板伪装成“玩具配件”出口,这明显违反了中国《出口管制法》里关于“最终用途证明”的规定。中国肯定要堵上这些漏洞,总不能让民用产品被偷偷改成军用的,流到战场上吧。
![]()
还有就是维护咱们自己的产业链安全。中国占了全球85%的锂电池产能,98%的稀土精炼能力,这些都是战略资源,要是都被过度消耗在军事用途上,咱们本土的新能源汽车、航天这些产业发展就会受影响。
2025年10月实施的稀土出口新规,进一步收紧了钕、钐这些用来做高功率磁铁的元素供应,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
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清楚,不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保持中立。之前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只要是民用采购,中国企业都会正常供货。
![]()
替代方案成本翻三倍
断供之后,乌克兰能找谁?按理说可以找欧美供应商,但欧洲的供应商,比如法国Parrot、德国EADS,交货得等6到8个月,价格还是中国的3到5倍。乌克兰企业联盟做过调查,近37%的企业说零部件成本是最大障碍,还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提到物流中断和海关延误的问题。
更麻烦的是技术差距,乌克兰70%的无人机都是用穿越机改装的,导航精度误差超过20米,抗干扰能力比俄军的光纤制导无人机差远了。就算乌克兰想自己生产热成像仪,比如那个Kurba-256型号,还是有90%的部件得从中国进口。
![]()
泽连斯基也承认,2025年10月这次危机里,乌克兰没办法,只能以300%的溢价从欧盟市场紧急买民用无人机。这么高的价格,打消耗战哪耗得起?之前几百美元能造一架,现在可能要两三千美元,乌克兰国库早就空了,西方的援助又不稳定,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谁把路走窄了?
现在乌克兰的处境,说白了就是自己找的。洛米科夫斯基自己也承认,现在只能找西方零件,或者走绕弯子的渠道,成本一下就上去了。但问题的根在哪?其实是乌克兰自己的外交策略出了问题。
![]()
明明90%的无人机都依赖中国,泽连斯基却时不时摆出“全球领袖”的样子,一边指责中国“不帮忙”,一边还施压中国和俄罗斯划清界限。甚至在一些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屡次踩红线。
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中国本来就占绝对主导地位,全球七八成的商用无人机都来自中国。就算是美国市场,大疆一家就占了九成份额。欧洲的无人机技术,至少比中国落后三年。连美国国防部,之前想摆脱对中国无人机零部件的依赖,最后没成功,也不得不解禁,采购部分中国零部件。
![]()
华强北之所以能影响战场走向,就是因为中国在电子元器件领域的产业链优势,全球35%的工业产值、51%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这种实力不是随便就能替代的。
中国从来没想着用供应链“卡脖子”,要是乌克兰没天天无端指控,而是好好沟通,至于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吗?现在叫苦连天,真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把好好的路走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