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军“尼米兹”号航母在南海连摔两架飞机的同一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表了一篇奇文,称中国最新的航母福建舰因为一个“设计缺陷”,所以导致其作战能力不如美国50年前服役的尼米兹级航母。
不出意外,这篇奇文引发了某些海外“反华”人士的狂欢——没办法,毕竟看着中国海军一天天壮大,自家海军却逐渐萎缩成退役一艘、就少一艘的“存在舰队”,美国在无可奈何的同时,总要想办法论证美军依然“天下无敌”,来提振“远程养殖业”的信心。
![]()
CNN这就是抛开所有事实不谈,只强调一点
言归正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这个所谓的“福建舰设计缺陷”,实际上是指福建舰斜角甲板与甲板中线的夹角仅为6度,这导致福建舰的2号弹射器侵入降落区,影响舰载机的起降效率,而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在这方面的设计是9度。
所以,美媒得出结论:福建舰的作战能力不如美国50年前服役的尼米兹级航母。
那么,美国媒体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呢?
只能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不少片面和误导之处。
首先,福建舰的2号弹射器在设计上确实侵入了降落区,这意味着弹射器上准备起飞的舰载机机翼只要稍大一点,就会干扰到旁边降落区的正常使用;同样,在回收舰载机时,降落的飞机也会不可避免地“覆盖”到弹射器。
![]()
美媒这个说法也不算错……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美国媒体所谓的“2号弹射器侵入降落区,导致舰载机起降效率下降”也不算错。
但之所以说美媒的结论存在误导,主要因为两点:
其一,美国媒体假设的“舰载机同时起降”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状态,即使是全球到处打仗的美国海军,也只有在航母大修后开展恢复性训练时,才会进行如此高强度的舰载机起降作业。
根据美国海军自己的总结,在经典的12小时飞行日中,舰载机的回收与发射通常是每60分钟至90分钟交替进行。
再说得更直白点,在忙碌且紧张的实战环境中,美军航母保障人员优先考虑的是每一架舰载机挂弹起飞与安全降落,哪有功夫去管弹射器与降落区的同时使用?
![]()
直到“里根”号,美国海军又调整回弹射器不侵入降落区
其二,美国媒体没有提到,或者说刻意隐瞒的是,弹射器侵入降落区的问题,并不仅仅在福建舰一艘航母上出现。
事实上,关于“弹射器应不应该侵入舰载机回收通道”,美国海军在这方面反复横跳了多次,像尼米兹级直到“里根”号才确认弹射器勉强避开舰载机回收通道。
另外,从某些层面来说,弹射器侵入舰载机降落区的问题也与航母的尺寸限制有关。
具体到福建舰而言,如果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福建舰更像是在美国小鹰级航母上加装了一套电磁弹射系统:在“小鹰级”寸土寸金的甲板上,全长110米的电磁弹射器必然会侵入舰载机的降落区。
![]()
当年的“萨拉托加”号也存在这个问题
说白了,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福建舰不够大,想要解决弹射器与舰载机降落区之争,只能等下一艘004航母向10万吨级突破。
当然,美国媒体拿斜角甲板与甲板中线的夹角,来强行论证福建舰的作战能力不如尼米兹级,还有一个问题在于:蒸汽弹射器的效率什么时候能和电磁弹射器相提并论了?
这就是一种很典型的诡辩思维,如果按照美国媒体这一逻辑,抛开后续的改装费用不谈,印度也可以说自家的“维克拉玛蒂亚”号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航母,毕竟“只花了1美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