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市口腔医院举办的“齿界奇趣体验营”研学活动上,孩子们正在体验牙齿检查
“以前带娃只能去公园滑滑梯、逛商场游乐场,现在能体验无人机编程、当‘小小牙医’,玩的时候还能学知识,孩子开心,我们也觉得值。”周末,带着9岁儿子在甘肃科技馆体验航天模型的兰州市民马先生,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
记者近期走访兰州多个商圈、场馆及少儿体验场所发现,曾经传统单一的以户外滑梯、室内蹦床为主的传统儿童游乐项目,正在逐步向科技化、社交化、教育化深度融合的方向转型,为黄河之滨的亲子生活注入许多全新活力。
科技重构游乐场景:
从简单玩耍到沉浸体验
“妈妈你看,我拼装的机器人会跳舞。”在城关区一家乐高教育旗舰店内,5岁的畅畅操控着编程机器人完成连贯动作,脸上满是成就感。她的母亲李女士坦言:“现在孩子的玩具早已不是我们小时候的铁皮青蛙可比的,编程积木、AI机器人成了新宠,挺好的,玩的过程也是学知识的过程。”
这一场景正是兰州儿童游乐科技化转型的生动缩影。多年前,兰州的儿童游乐市场还停留在“设施+玩耍”的初级阶段: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超市门前的电动摇摇车、商场里的海洋球和蹦床等等,构成了多数孩子的快乐记忆。然而,这些项目虽能满足孩子的活动需求,但普遍缺乏互动性与技术含量,且同质化严重,缺乏社交引导和知识渗透,不同孩子之间更多是“各玩各的”。
如今,科技元素已全面渗透到儿童游乐的各个场景。记者在甘肃科技馆“像素世界”体验馆内,模型讲解+游戏互动展现在场馆内各个区域,每一项互动体验的设施前都围满了孩子,他们通过触摸模型、操作互动屏,直观感受科技的魅力。展区配套的直升机模拟飞行、热气球升空更是引发阵阵欢呼,孩子们在观赏中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兴趣十足。今年9月举办的第39届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体现了科技化、社交化、教育化的深度融合,“智能垃圾分类箱”“节水灌溉装置”等作品在展示时吸引了不少孩子的关注,不少人因此组成科创小组,持续开展研究,活动也成为了“小创客们”的社交舞台。
走访中,记者发现,科技化是当下儿童游乐市场最明显的特征。商场内的儿童游乐设施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而是加入VR、AR等技术。比如兰州众多商场内的“VR儿童乐园”,孩子可通过VR设备穿越到恐龙时代观察恐龙习性,或在虚拟场景里玩太空探险,用科技打破现实场景限制,让玩乐更具想象力。
社交属性持续强化:
从独自玩乐到群体互动
“今年六一漫展我和三个同学约好了一起去集邮,已经列好了要找的角色扮装的扮演者名单。”学生陈梓萱的周末安排,折射出当代儿童娱乐的社交需求。与过去孩子独自玩玩具、逛公园的模式不同,如今的儿童游乐项目愈发注重搭建社交平台,让孩子在互动中学会沟通协作。
兰州各大商圈已成为亲子社交的重要载体。万达茂、兰州中心、北京华联等商场内,建设有大面积的儿童游乐区域,涵盖游乐场、淘气堡、小汽车驾驶、VR体验、手工类制作等等,通过亲子游戏、集体表演等形式,让原本陌生的同龄人也能很快找到共同话题。
通过走访发现,主题体验类乐园精准把握社交需求,打造沉浸式社交场景,亲子社交类项目也明显增多。各大商场店铺纷纷开设亲子烘焙工坊、手工DIY课堂,不再是家长单纯看孩子玩,而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同时还能和其他家庭交流,让休闲游乐成为社交纽带。在城关区的北京华联商场内,儿童手工体验项目众多,有DIY(自己动手)蛋糕制作、小木工学习、小饰品制作等等。记者在该木工制作店内了解到,周末店里还会组织孩子们分组合作完成产品制作,全程充满互动与协作。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以前比较内向,参加几次手工课后,会主动与人交谈了,还交到了好朋友。”
传统文化与游乐的结合则开辟了教育新路径。在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内,这里入驻了秦腔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彩陶馆等。孩子可在此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让孩子在动手制作民俗手工艺品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传统技艺,了解兰州当地特色文化,更建立起文化认同。
教育价值深度挖掘:
从单纯娱乐到寓教于乐
兰州市儿童休闲游乐项目的转变,核心是从单纯玩升级为玩中学、玩中社交、玩中体验科技,以前以无目的的户外撒欢和基础室内设施为主,现在则强调沉浸式、有价值的综合体验。
“通过AI口腔内窥镜看到自己牙齿上的菌斑时,孩子才真正愿意认真刷牙。”今年8月,兰州市口腔医院策划举办“齿界奇趣体验营”研学活动,活动邀请雁滩周边社区学生走进医院,通过沉浸式科普体验、互动式健康实践,将公益性服务与创新科普深度融合,为孩子们播撒口腔健康的种子。为精准消除儿童看牙焦虑,活动开展分龄互动实践模式:低龄段儿童化身“小小牙医”,身着定制迷你白大褂,在儿童口腔科诊室手持口镜为同伴进行牙齿检查。角色扮演中,孩子们从“被检查者”转变为“健康小卫士”,在医生指导下用卡通工具完成操作,诊疗床畔的紧张感悄然转化为探索的乐趣。
“原来看牙并不可怕,还能学到知识。”6岁的多米在参加活动后开心地表示,“今天医生说的我都记住了,以后每天早晚我都会认真刷牙,保护自己的牙齿。”不少家长在陪同孩子参与活动后也纷纷表示,这种体验式教育比单纯说教效果好得多。
教育理念的升级推动着消费需求的转变。记者走访发现,主题化的教育型乐园成为主流。比如“儿童科学实验室”,孩子可以动手做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水的浮力测试、颜色混合实验),在操作中理解基础科学原理,把玩乐和知识启蒙结合。即便是传统的儿童乐园,也开始融入教育元素。部分乐园推出的童话角色扮演项目,让孩子在演绎故事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表达;平衡车机器人课堂则通过操控机器人跨越障碍,帮助孩子理解重心原理,培养逻辑思维。
当下,这种教育与游乐深度融合的模式,已成为兰州儿童游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与过去玩乐归玩乐、学习归学习的割裂状态不同,如今的项目普遍将教育目标融入游乐体验,实现玩中学、学中乐。兰州儿童游乐市场的变迁,不仅反映着城市消费的升级,更见证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当科技赋予游乐以深度,社交赋予游乐以温度,教育赋予游乐以高度,黄河之滨的“遛娃”时光,正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珍贵养分。
◆记者手记
转型背后是需求升级与供给的双向驱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对儿童游乐的期待已从“解放双手”转向“全面成长”。这种需求变化倒逼商家加速转型,从单纯提供游乐设施转向打造综合成长场景。
兰州儿童游乐市场的转型,本质上是消费需求升级与供给侧革新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90后、00后成为育儿主力,家长群体的教育理念与消费能力发生显著变化,他们更愿意为科技含量高、社交属性强、教育价值大的娱乐项目付费。采访中发现,兰州儿童消费中,益智类、科技类玩具已占据主导地位,AI机器人、编程设备等产品能让家长愿意买单,核心消费观便是“玩中有学、学中有乐”的寓教于乐模式。
兰州日报记者 何怡璇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