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立了“瘀堵是万病之源”的论点后,刘祥菊主任在《幸福之家》栏目中,引领观众进行了一次更为深刻的思考:如果说瘀堵是导致城市(身体)衰败的“结果”,那么,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何同样的年龄,有人一身轻松,有人却瘀堵重重?刘主任给出的答案,指向了生命的起点——肾精。
![]()
她用一个气势恢宏的比喻开启了本次讲述:“如果将我们身体的经络血脉系统,比作纵横祖国大地的江河湖泊网络,那么,位于我们丹田之中的‘肾精’,就是这一切的源头——那巍峨的雪山和浩瀚的地下水源。它决定了整个水系的总水量和原始动力。”
刘主任详细阐释了肾精如何扮演“总开关”的角色:
1. 肾精是“温煦之火”,从根源上防冻防凝
“血遇温则行,遇寒则凝”。人体内的各种体液、血液,需要一股温暖的阳气来推动,才能保持流畅。而这股最重要的阳气——肾阳,正是由肾精所化生。肾精充足,肾阳就旺盛,如同给全身的江河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热能,能够有效防止“水体冻结”(寒凝),从根源上避免了瘀堵的产生。反之,肾精亏虚,肾阳不足,身体内部就会进入“寒冬”,一切流动都会变得迟缓,痰湿、瘀血等“冰块”和“淤泥”便随之而生。
![]()
2. 肾精是“推动之力”,为气血运行提供原动力
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需要一股强大的推力。这股原动力,中医称之为“元气”,它同样发源于肾精。肾精充沛,元气就足,如同江河拥有巨大的落差和奔腾之势,能够冲开细小的泥沙淤积,保持河道通畅。若肾精亏乏,元气虚弱,推动力不足,气血流动就会变得有气无力,不仅无法冲走瘀堵,连正常的养分输送都会困难,人就会感到疲惫乏力。
3. 肾精是“净化之能”,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身体水液(痰湿的前身)的代谢,主要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肾精充足,肾的气化能力就强,能够将清者向上布散,浊者向下形成尿液排出,各司其道,体内自然“水道通调”,没有多余的“淤泥”(痰湿)沉积。若肾精不足,气化无力,水液就会停留体内,泛滥成灾,形成湿邪,阻塞经络。
4. 肾精是“修复之材”,及时修复受损的通道
人体的经络血管并非永不磨损。在内部压力、外部毒素的影响下,它们也会出现微小的损伤。肾精作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和修复材料,能够及时对这些“破损的河堤”进行修补,维持管道的完整与光滑,防止瘀堵在此处形成。
![]()
因此,刘主任总结道:“只专注于‘疏通河道’(化解瘀堵),而不去‘补充水源’(填补肾精),是治标不治本的。只要肾精这个‘总开关’处于半关闭状态,身体的‘内环境’就是一片寒凉、动力不足、湿气弥漫的状态。今天你费力清除了这里的瘀堵,明天它还会在别处,以另一种形式卷土重来。这就是许多慢性病反复发作、无法断根的根本原因。”
![]()
这一讲,刘主任将观众的视角从“治理下游”提升到了“养护源头”的战略高度。她让所有人明白,真正的健康管理,其核心不在于与已经形成的疾病苦苦抗争,而在于倾尽全力,守护好生命之初那盏最为珍贵的“生命之灯”——肾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