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时事热点观察者
三秦大地上,一场静默的转型正在发生。陕西,这个曾深陷“黄土高坡”刻板印象的西部省份,正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实现从传统内陆地区到现代化高地的华丽转身。
从历史的长河看,陕西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明,而陕西正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考古发现的蓝田人、大荔人等早期猿人化石,以及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地数以百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清晰地勾勒出中国黄河流域原始社会的概貌。
从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的建立,历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可以说,陕西深藏着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
历史地位:从周秦汉唐到革命圣地
陕西的历史地位非同小可。从西周礼乐文明的构建,到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建立,再到汉唐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乃至汉族的形成与发展,都与陕西息息相关。
有人说,中国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到了北京,看到了这棵大树的树冠;到了西安,则看到了深埋在地下的树根。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陕西在中国历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近代史上,陕西再次展现了其重要战略地位。1949年的陕中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及马步芳、马鸿逵集团各一部4万余人,解放了西安和陕中广大地区。
这场战役不仅将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赶出西安,更使我第一野战军兵力由原来的15万人增至35万人,彻底改变了西北战场长期以来敌众我寡的局面,为三秦大地掀开历史新的一页。
创新驱动:秦创原平台激活科技潜能
![]()
进入新时代,陕西正华丽转身,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陕西通过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陕西在全国率先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形成了“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转化模式,有效破解了“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难题。
惊人的是,4.6万项成果转移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3年翻番。这一数字背后,是陕西科技创新活力的迸发。
陕西还创新科技金融“五项机制”,出台科技金融50条措施,组建首期100亿元的省级科创母基金,推出70余款科技金融特色产品,为科技型企业贷款4200亿元。
这些举措着力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力。
现代产业:链式思维构建现代化体系
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陕西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省工信厅坚持链式思维,健全完善 “链长制”工作机制,“链长统筹、链主带动、专班服务、省市协同”的工作格局日益完善。
今年前9月,全省工业领域34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超1.7万亿元,7条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9条产业链产值增速超两位数。这条数据生动反映了陕西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陕西构建了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链主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截至目前,全省34条重点产业链在库规上工业企业4155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7.9%;上市企业65户,占全省总数的78.3%。
陕西已培育形成航空工业、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3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达到9个、居全国前列,太阳能光伏、超导、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文化遗产:数字技术焕活千年文脉
![]()
![]()
作为周秦汉唐文明的核心发祥地,陕西拥有五万多处珍贵遗存,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基因密码。近年来,陕西以数字技术为“破壁者”,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与传承中探索出一条“守正创新”之路。
从非遗技艺的互动化呈现,到古迹遗存的智能化守护,再到历史文脉的跨时空传播,每一项实践都让“沉睡”的文物逐渐苏醒。
在陕西省文化馆,数字化体验已成为非遗传播的核心载体。在民谚歌谣展区游客只需触摸方言吊牌,“嘹咋咧”“谝闲传”等极具陕西特色的方言便会伴着地方腔调响起。
西安城墙的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是古迹智能化保护的典型代表。平台背后,是城墙全域布设的3000余处监测点位和1300多个智能终端,这些设备如同“永不疲倦的哨兵”,实时采集城墙的结构健康数据。
对外开放:从丝路起点到拥抱世界
陕西的开放步伐也令人瞩目。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陕西以会为媒,携三秦大地的厚重底蕴与开放活力牵手四海宾朋。
从最初的“头回客”小心翼翼探索,到成为熟悉规则的“回头客”积极对接,再到如今搭建长期合作桥梁的“常驻客”深度参与,陕西积极融入进博大家庭,探寻合作新机遇。
进博会已成为陕西推动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重要平台。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以来,陕西已连续参与8届,一批批优质展品成功转化为商品,一个个参展商变身投资商。
陕西积极融入共建 “一带一路”大格局,率先实现中亚五国通航全覆盖,中国—中亚西安峰会等重大外事活动在陕成功举行。
中欧班列(西安)领跑全国,联通欧亚,货达全球。十年间,陕西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2%,这一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
全面发展:综合实力实现进位跨越
![]()
陕西的全面发展成效显著。十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2023年达到3.38万亿元,连续跨越两个万亿元台阶。
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2023年总产量和平均亩产均创历史新高;能源生产稳居全国前三,约60%的煤炭和天然气外运保供,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生态环境在保护和治理中实现持续好转。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达99.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全省绿电装机规模十年间增长了8.5倍,这一数据见证了陕西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人民生活水平在共同富裕建设中实现稳步提升。陕西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国。
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县县通了高速;建成开放西安国家版本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场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
![]()
陕西的创新转型之路,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缩影,更展现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可能性。从千年古都到创新高地,从文化宝藏到科技力量,陕西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
陕西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2.61%,位居西部第一,创新产出水平指数排名全国第四。这些数字背后,是陕西在未来竞争中的底气和筹码。
面对未来,陕西必将在创新驱动与开放引领的双轮驱动下,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贡献陕西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