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1日,北京西郊机场的跑道上,几架老式螺旋桨飞机缓缓滑行。这一天,人民空军正式成立。没有先进的装备,没有充足的战机,甚至需要“飞机不够飞两遍”来完成阅兵任务。但正是这群在战火中起航的飞行员,用简陋的装备和坚定的信念,撑起了中国天空的脊梁。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那时的中国空军,飞行员总数不足百人,可用战机仅有17架。他们驾驶着从苏联引进的雅克-18教练机和缴获的美制P-51战斗机,在朝鲜战场上与世界最强的美国空军展开殊死搏斗。空中拼刺刀的战术,让对手见识了中国飞行员的勇气——即使装备落后,也要用血肉之躯捍卫领空。
![]()
一、从“飞两遍”到“新锐重器”
时光跨越76年,2015年九三阅兵式上,20架国产新型战机以精准的编队飞越天安门。歼-20隐形战斗机首次公开亮相,运-20大型运输机展现战略投送能力,轰-6K战略轰炸机携带长剑-10巡航导弹划破长空。这些曾被西方视为“技术禁区”的装备,如今已成为中国空军的标配。
![]()
变化不仅体现在装备上。2018年,空军航空大学新学员直接驾驶高级教练机升空,而过去需要先飞初级教练机、再飞中级教练机、最后才能接触高级教练机的训练模式已成为历史。这种“一步到位”的培养方式,折射出中国空军人才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二、巨幅航标与战略转型
2017年,一张巨幅航标图在空军某基地展开。这张标注着全球战略要点的地图,标志着中国空军从“国土防空”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转型。歼-16多用途战斗机、空警-500预警机、运-20运输机等装备的列装,让中国空军具备了远程投送、精确打击和体系作战能力。
![]()
在南海方向,轰-6K战略轰炸机常态化巡航;在东海方向,歼-10C战斗机与外军战机展开高频次对峙;在高原方向,运-20运输机将重型装备快速投送至前线。这些行动背后,是中国空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护卫”的实力跃升。
三、多型战机列装背后的技术突破
2023年珠海航展上,歼-35隐形舰载战斗机、直-20通用直升机、无侦-10无人机等新型装备集体亮相。这些装备的列装,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特别是歼-35的服役,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形战斗机的国家。
![]()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自主创新的坚持。过去,中国空军装备的发动机、航电系统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如今,涡扇-10B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等核心部件已实现国产化。这种从“万国牌”到“中国心”的转变,让中国空军在关键领域不再受制于人。
四、76载高飞远航的启示
从1949年“飞机不够飞两遍”到如今“多型新锐重器集中展示”,人民空军用76年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空军上百年的发展历程。这种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几代航空人“宁可血染蓝天,也不让敌人侵犯国土”的忠诚,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
![]()
今天的中国空军,已不再是那支需要“飞两遍”才能完成阅兵的队伍。当歼-20隐形战斗机以超音速巡航,当运-20运输机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当无侦-10无人机在万里之外执行任务,这支曾经稚嫩的空军,已成长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略力量。
![]()
鹰击长空七十六载,利剑出鞘守护苍穹。人民空军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缩影。当战机的轰鸣声划破长空,那不仅是钢铁与火焰的交响,更是一个民族挺起脊梁的宣言。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纯属个人观点,无不良引导,热点来源于社交网站如有雷同纯属意外请联系小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