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季,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因其季节性特点再次成为大家高频议题之一。人群普遍易感,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例,死亡风险较高,因此对流感的科学认知与有效应对都至关重要。现将从当前流感的流行态势、感染主要症状、科学防治策略三个维度,为您提供一份流感应对指南。
一、当前流感流行情况
2025年第43周(2025年10月20日-2025年10月26日),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共检测流感样病例监测标本19768份。南方省份检测到1013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其中32份为A(H1N1)pdm09,926份为A(H3N2),55份为B(Victoria)。北方省份检测到580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其中5份为A(H1N1)pdm09,569份为A(H3N2),6份为B(Victoria)。最新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今年我国南北方省份的流感优势毒株均已发生更替,甲型H3N2病毒已取代去年的甲型H1N1成为绝对优势毒株,在绝大多数检出病例中占主导地位。由于我国人群对H3N2的免疫背景相对薄弱,病毒将更容易传播,可能造成比往年更大范围的感染,公众需格外重视并做好防护。
![]()
数据来源:2025年第43周第880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二、感染临床表现
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常为高热,体温38-40℃,全身症状明显,如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咽痛以及部分病例可能出现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易转为重症,需特别注意防护。流感需与普通感冒相鉴别。
![]()
三、科学防治流感:构筑个人与公共健康屏障
(一)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所有人群均应接种。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1.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和卫生检疫人员等;
2. 特殊人群及免疫力低下人群: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孕妇;
3.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4. 6-59月龄儿童;
5.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6.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接种时机: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各地在疫苗可及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免疫接种,9-10月一般是最佳的接种时间,上述时间内未接种的人群在整个流行季节都可以接种。同一流感流行季节,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接种后抗体保护水平一般可维持6个月,保护力随时间延而减弱,所以建议每年接种。
(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型/危重型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不迟于暴露后48 h用药。
(三)日常防护
1.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
(1) 正确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外科口罩。
(2) 勤洗手:外出回家、接触公共把手以及多人共用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后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
(3) 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次至少两次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
(4) 规范居家消毒:门把手、桌面、手机等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使用酒精、季铵盐、有效氯等进行擦拭消毒。消毒剂使用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消毒剂,注意个人防护,忌过度消毒,确保安全有效。
(5) 良好呼吸道卫生: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
(6) 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2. 应对篇:感染后如何科学诊疗和护理
(1) 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尤其是高热、全身酸痛),应及早就医,通过流感抗原检测等方式明确诊断。抗生素对病毒无效,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
(2) 尽早抗病毒治疗: 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最佳,能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重症风险。注意抗病毒药物为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居家照护要点:如确诊流感且症状较轻,可采取居家隔离。充分休息,减少与他人非必要接触。期间可针对高热等不适进行对症处理,并注意多饮水以防止脱水。此外,患者及家属需高度警惕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或惊厥等重症迹象,必须立即就医,切勿延误。
流感并非“大号感冒”,它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和潜在致命风险的呼吸道疾病。面对它,我们无需恐慌,但必须保持敬畏和科学的态度。通过每年接种疫苗构筑第一道防线,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及时诊断和早期抗病毒治疗降低个体危害,我们完全有能力将流感的影响降到最低。保护自己,也就是保护他人,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科学应对流感季。
作者:赵静如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