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的旧搪瓷杯,泡得出日子的暖客厅的老木凳,坐得出日子的软阳台的竹菜篮,盛得下日子的香
![]()
灶台上的旧搪瓷杯用了八年,是妈妈当年在村口小卖部给我买的。那时候我刚上大学,每次回家,妈妈总用这杯给我泡红糖水,说 “女孩子多喝点暖身子”。现在杯沿磕了个小豁口,是去年冬天我端着它泡枸杞,手滑撞在厨房瓷砖上弄的,豁口不大,却总在倒热水时漏两滴在台面上,黏糊糊的水渍干了之后,得用湿抹布擦半天。可我偏舍不得换 —— 新买的玻璃杯倒是透亮,冬天刚一碰到杯壁,手就激灵一下,哪有这搪瓷杯的温乎劲?捧着它,掌心能慢慢暖透,连带着心里也热烘烘的。
杯身原本印着大红的 “福” 字,这些年被茶水、牛奶浸得掉了大半,只剩右边一点 “示” 字旁,像条翘着的小尾巴。孩子总爱指着这 “小尾巴” 问 “妈妈,这是什么呀?是小鱼吗”,我就顺着他的话说 “是呀,这是杯杯里的小鱼,陪宝宝喝水呢”。有次他非要用这杯装牛奶,喝得太急,洒了半杯在杯底,奶渍干了之后结成一层白印,我用钢丝球擦了半天,不小心蹭掉一小块搪瓷,露出里面的黑铁,像给杯子添了颗 “小痣”。我心疼了好几天,孩子却摸着那 “小痣” 说 “杯杯受伤了,我给它吹吹就好了”,说着就对着黑铁处呼气,小嘴巴鼓得圆圆的,逗得我直笑。
冬天的时候,我总用这杯泡姜茶,姜片在热水里舒展,热气从豁口冒出来,扑在脸上暖乎乎的。有次我手冻得发红,捧着杯子来回搓,孩子看到了,也把小手伸过来,贴在杯壁上,说 “妈妈,我帮你暖手”,两只小手叠在我的手上,和搪瓷杯的暖混在一起,比任何暖手宝都管用。上次表姐来做饭,看到这杯就笑 “你咋还在用这么旧的杯子?现在的陶瓷杯又好看又轻巧,换一个呗”,可等她用这杯喝了口菊花茶,又叹着气说 “奇怪,这杯喝着咋比我家新杯子暖呢?连茶味都好像更浓点”—— 她不知道,这杯泡的不是茶,是妈妈当年站在小卖部,拿着两个杯子比来比去,最后选了这个 “瓷厚、耐摔” 的认真;是孩子捧着杯子问东问西的软乎乎;是我冬天用它暖手、夏天用它装凉白开的细碎日常,这些藏在杯底的暖,新杯子泡不出来。
![]()
客厅墙角的老木凳是爷爷亲手做的,算起来得有十五年了。那时候我刚上初中,爷爷在老家院子里找了块老松木,蹲在树荫下刨了半个月,才把这凳子做好。凳面被常年的屁股磨得发亮,像裹了层浅褐色的糖霜,摸上去滑溜溜的,却不硌人。凳腿有根松了,爷爷用铁丝紧紧缠了两圈,铁丝上锈了点,却把凳腿固定得稳稳的,现在每次坐上去,凳子都会 “吱呀” 响两声,像在跟人打招呼,听久了倒成了习惯 —— 要是哪天没响,反而觉得少了点什么。
孩子总爱踩着这凳子够书架上的绘本,小脚丫踩在凳面上,留下浅浅的印子,有时候没站稳,手会抓住凳腿,把铁丝晃得 “哗啦” 响。我怕他摔着,想把凳子挪远点,爷爷却摆手说 “没事,这凳子结实,当年我坐上去修屋顶都没事”,还故意让孩子踩,说 “多踩踩,凳面更光溜”。有次孩子踩凳子时,不小心把绘本碰掉了,砸在凳面上,留下道小划痕,我想找砂纸磨掉,爷爷却说 “划痕多了才亲,像人脸上的皱纹,都是故事”。
夏天的时候,木凳透着凉,爷爷总坐在上面择菜,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凳面上,影子歪歪扭扭的。他择菜时,会把菜叶子放在凳角,孩子就蹲在旁边,把菜叶子拼成小房子,爷爷一边择菜一边给孩子讲故事,讲他年轻时做木工的事,凳子 “吱呀” 的响声,混着爷孙俩的笑声,特别热闹。冬天我在凳面上垫块棉垫,是用孩子穿小的棉袄改的,蓝色的小熊图案洗得发白,孩子总爱趴在上面玩拼图,拼图块掉在凳缝里,他就伸手掏,有时候能掏出半个月前丢的小饼干,还会兴奋地喊 “妈妈,我找到宝藏啦”。
上次邻居王大爷来借锤子,看到这凳子就说 “老陈,你这凳子都旧成这样了,我家有新塑料凳,给你拿一个?” 爷爷却笑着摆手 “不用不用,这木凳坐着稳,比塑料凳暖,我坐惯了”。现在每次坐这凳子,都能闻到淡淡的木头香,想起爷爷当年做凳子的样子:他蹲在院子里,刨子刨着木头,木屑飞得到处都是,我在旁边捡木屑玩,他时不时回头笑 “别扎着手”,阳光落在他的白头发上,特别暖。这木凳坐的不是人,是爷爷的心意,是孩子的小调皮,是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日常,这些软乎乎的日子,新凳子坐不出来。
![]()
阳台的竹菜篮是外婆编的,算起来得有十年了。当年外婆在老家种了片竹子,秋天砍下来劈成细条,坐在屋檐下编了三个菜篮,一个给我,一个给舅舅,一个自己留着。这菜篮的竹条现在有点松,提起来会晃悠悠的,竹条缝里还藏着点上次买菜时沾的泥土,我想洗干净,外婆却说 “别洗太干净,带点土气才好”。
每次用这篮买菜,我都爱提着它逛小区门口的菜摊。卖菜的张阿姨跟我熟了,每次看到这篮就笑着说 “哟,你这竹篮又来啦”,然后总会多塞一把小葱或者几颗小番茄,说 “给孩子当零嘴”。有次我忘了带钱包,想买点土豆,张阿姨说 “没事,下次再给,你这篮子我认熟了,跑不了”—— 这竹篮倒成了 “信用凭证”,比手机支付还让人安心。孩子总爱跟着我去买菜,还会把他的小恐龙玩具放在篮里,说 “让恐龙帮妈妈提菜”,结果买菜时玩具差点掉出来,我赶紧接住,孩子却笑 “恐龙想出来看菜菜”。
夏天的时候,我用这篮晒豆角。把豆角洗干净,一根根摆在竹篮里,阳光照在豆角上,透着点绿,豆角的清香混着竹条的香,满阳台都是。孩子总爱蹲在旁边,用小手把豆角摆整齐,说 “这样晒得均匀,妈妈炒着才香”,结果摆着摆着就玩起来,把豆角当成小火车,一根接一根排,最后豆角撒了一地,我们俩蹲在阳台捡,阳光晒得胳膊发烫,却笑得停不下来。晒好的豆角装在袋子里,冬天炖肉时放一把,满屋子都是夏天的味道。
冬天的时候,我用这篮晒红薯干。把红薯切成条,蒸熟后摆在竹篮里,晒上两三天,红薯干变得软软的,甜滋滋的。孩子总爱蹲在旁边,趁我不注意就掰一根啃,说 “这是竹篮晒的,比超市买的甜”,有时候还会把红薯干藏在篮缝里,说 “给妈妈留一根”。上次外婆来家里,看到这篮就笑 “你还在用呢?我还以为你早扔了”,我抱着篮说 “这篮盛的菜香,晒的红薯干也甜,扔了可惜”。外婆摸着竹篮说 “这竹条编的东西,越用越亲,就像日子,越过越甜”。
这竹篮盛的不是菜,是外婆的心意,是孩子的小秘密,是买菜时的人情味,是阳台晒着的四季香。这些藏在竹条缝里的暖,新菜篮盛不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