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口号是“了解更多,行动更多,关注职场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每10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7位处于劳动年龄段,约4.12亿人。以中青年为主的职业人群日渐成为糖尿病主力军,这与工作环境、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当一坐大半天、奶茶来续命、吃饭靠外卖、家务智能化、加班没尽头、熬夜刷手机、精神压力大成为职场人生活常态时,糖尿病也就悄悄找上门了。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糖尿病领域专家陈莉明表示,我国20岁到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1.48亿,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我国18岁至49岁劳动人口统计显示,2010年该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3.2%,2017年上升到17.5%。这两年,门诊中40岁上下的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他们都是单位和家庭的中坚力量。她提醒职场中人,千万不要以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专利”。生活中,保持良好饮食习惯、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的同时,每年要测一次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就要到医院进一步排查。一经确诊糖尿病就要与医生加强沟通,克服职场困难,实现血糖长期达标,以远离糖尿病并发症。
陈莉明还呼吁企业关注员工身体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多糖尿病筛查、防治和健康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并通过设定工间操时段、提供少油少盐工作餐、举办体重达标活动等方式建设“血糖”友好型企业。
15岁至64岁占新发病例六成
年轻人患糖尿病与老年人不同
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局2021年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我市医疗机构报告的糖尿病新发病例4万余例,各年龄段占全部糖尿病新发病例的比例依次为:15岁至44岁占28.54%,45岁至64岁占40.2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0.91%。分析认为,该数据表明糖尿病已经成为中青年职业人群重要的健康危害。
陈莉明说,中青年人患2型糖尿病与老年人存在很大差异。从发病机制上看,老年人新发2型糖尿病多与胰岛功能衰退相关,中青年人则多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与久坐、熬夜、不良饮食习惯、压力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共病种类来看,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共病,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共病则以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居多。另外,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不达标,可能更早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等并发症,甚至脑梗、心梗,从而影响预期寿命。
从治疗上看,中青年人血糖达标要比老年人付出更多努力。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管住嘴、迈开腿”,不仅可以做到三餐规律营养,还可以根据治疗需要少吃多餐,而中青年职业人群能规律三餐已经不容易了,坚持运动、科学饮食、规律作息、血糖监测都要有极强的意志力和时间规划能力。
一半中青年患者未被诊断
糖尿病前期就要开始干预
健康人群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mmol/L至6.1mmol/L,临床上有三种常用方法诊断糖尿病。第一是典型症状结合随机血糖诊断。如果出现糖尿病“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同时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任意时间的血糖)检测结果≥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第二是空腹血糖诊断。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热量(最好隔夜),此时空腹血糖(FPG)≥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第三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溶于水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陈莉明说,约有一半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接受筛查前未被诊断,多数在体检或诊断治疗其他疾病时发现。门诊中,有相当一部分职场年轻人对体检发现的血糖超标并不在意,直到身体出现不适才在父母、伴侣的催促或陪同下勉强来看病。殊不知,糖尿病不是单纯的血糖升高,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损伤心、眼、肾、神经等脏器和组织,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陈莉明提醒职场人士,中青年人患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常不明显,如果出现消瘦、乏力、皮肤瘙痒、频繁尿路感染、伤口不愈合、视物模糊、经常长疖子、餐前饥饿难耐,就有必要监测空腹血糖。糖尿病高危人群更应及时就诊,如超重、肥胖(BMI≥24,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缺乏体力活动、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糖尿病病史以及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等病。
值得重视的是,我国18岁至49岁劳动人口统计还发现,大约有30%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及时干预,他们将是糖尿病最大的后备军。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6.9mmol/L称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OGTT糖耐量试验2个小时后血糖在7.8mmol/L到11.0mmol/L之间称为糖耐量减低。在临床上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糖耐量减低统称为糖尿病前期。如果中青年人能在这一时期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完全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五驾马车”全方位管理
职场“糖友”能幸福控糖
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管理“五驾马车”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糖尿病控制最佳方案,同样适用于职业人群。它包括饮食调整、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尿病教育,每一个环节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控制都非常重要。但对职场人士来说,掌控好“五驾马车”并不容易。针对中青年患者在职场遇到的糖尿病治疗典型问题,陈莉明给出了职场“糖友”的幸福管理方案。
科学饮食,聪明选择食物。三餐定时定量是稳定血糖的基础,但很多职场人士难以做到。身在职场,可以准备一些健康小零食,如新鲜水果(少吃果干)、酸奶、坚果、全麦饼干、黑巧克力,以应对正餐错后导致的血糖波动。工作餐、外出聚会学着选择健康食品来吃,尽量不吃油炸、重口味食物,多吃低升糖指数食品和新鲜果蔬,粗细粮搭配,不能选择时,可将重油重盐的食物在清水中涮涮再吃。
碎片化运动,远离久坐。久坐是职场人士最重要的高血糖“推手”,可以利用工作间隙做简单运动,如站立伸展、俯卧撑、平板支撑、爬楼梯、午休时散步等。另外,上下班能骑自行车、步行就不要坐车;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可以选择提前一站下车。碎片化运动积少成多,也能控制体重、控制血糖,体重超标的患者如能减重10%至15%,甚至可以摆脱长期用药。
巧妙监测血糖,个体化用药。忙碌的职场人可以在工作日仅监测空腹血糖,休息日监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再结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了解血糖控制情况。随着科技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为职场糖尿病患者带来便利。现在职场人可以戴动态血糖监测仪(CGM),能持续监测2周血糖水平,减少了频繁针刺的痛苦。在用药方面,职场糖尿病患者很难按时服药、打胰岛素。近年来,适合职场糖尿病患者需求的药物越来越多,很多药餐前、餐后或餐时均可服用,复方制剂、每周注射的控糖药品也已经上市。
在接受健康教育方面,陈莉明建议职场中人可以加入“三一照护”等糖尿病专业管理团队,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科学监测、控制血糖。另外,职业人群要学会压力管理,控制工作节奏,因为压力大也易致血糖波动。 记者 赵津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举行糖尿病义诊
11月12日(星期三)9点,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将在一楼门诊大厅举行多学科联合义诊,该院糖尿病专家、外院特邀专家以及内分泌、营养、眼科、口腔、妇产等多个相关学科专家将在现场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糖尿病健康咨询与综合管理指导。同时,在该院三楼“三一照护”中心还将举行多项健康教育活动。该院护理团队将进行糖尿病护理宣讲,内容涵盖血糖监测技巧、胰岛素注射指导、足部护理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建议;该院营养师将带领大家进行“家庭膳食指导与饮食点评”活动。此次公益免费活动,参加者无需挂号,但建议患者携带既往病历或血糖记录,便于医生了解情况。活动咨询电话5956066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