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8日,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的一则声明,为持续月余的安世半导体供应链危机注入转机。中方同意恢复安世芯片对欧洲汽车行业的供应,核心前提是买方签署民用用途承诺。
这场由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中资企业引爆的产业震荡,不仅让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陷入混乱,更撕开了美欧借“国家安全”之名干涉企业正常运营的霸权遮羞布,成为全球化时代供应链博弈的典型样本。
![]()
此次危机的爆发,源于荷兰一次蓄谋已久的强权越界操作。其突然援引1952年以来尘封未用的法律,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于9月30日强行冻结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调配、知识产权流转等核心权限,却刻意延迟至10月12日才对外披露。
耐人寻味的是,此前一天美国刚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专门加码制裁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后续曝光的法院文件更是证实,荷美早已暗中勾结,美方甚至提出更换安世中方首席执行官、调整企业治理结构等无理要求。这种沆瀣一气的操作,本质就是借霸权力量抢夺中资企业的技术与市场成果,严重践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与国际通行规则。
![]()
风波很快蔓延至全球制造业,欧洲汽车产业首当其冲遭重创。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封装测试环节80%在中国完成,其产品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供应大众、宝马、斯特兰蒂斯等巨头。
限制令生效后,德国欧摩威、博世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立刻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纷纷紧急向中方提交豁免申请;就连日本本田也心急如焚,紧盯供货恢复进展。荷兰本想配合美方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结果却让欧洲汽车业为其霸权野心埋单,这般损人不利己的决策,尽显其战略短视与逻辑荒谬。
![]()
面对乱局,中方的应对始终秉持理性与担当,尽显大国格局。11月1日,中国商务部率先释放善意,宣布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予以豁免,为受困企业开辟缓冲通道。
后续同意恢复供货的决定,更是精准平衡了多方诉求——既回应了欧洲车企的合理供货需求,又通过“限定民用”的条款筑牢了国家安全防线。反观荷兰,在美国暂停相关出口管制规则后彻底陷入被动。
此前的强硬姿态因美方的政策急转弯瞬间崩塌,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不得不改口欢迎中方决定,却仍摆出强盗逻辑,企图将暂停夺权与中方恢复出口捆绑,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恰恰暴露了其内心的慌乱与心虚。
![]()
此次事件中,美荷的狼狈处境,深刻印证了霸权逻辑对全球供应链的致命破坏力。香港大学地缘政治分析师直言,荷兰此前的强硬行动看似师出有名,却因美国的政策调整瞬间失去合理性,最终陷入法律一致性、政治可信度与产业存续的三重困境。
这种依附霸权、牺牲企业利益的短视操作,不仅让荷兰的国际信誉一落千丈,更让欧洲企业看清,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终究会自食苦果。而德国车企扎堆申请豁免的举动,正是对这种霸权行径最直接的无声抵制。
![]()
目前,中方虽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但已明确表态,尚未看到荷方停止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的实质性行动。安世事件给全球敲响沉重警钟:全球化时代的供应链,根基是相互尊重与规则至上,而非单边制裁与强权干预。
荷兰若想彻底化解危机,必须摒弃霸权依附心态,停止以行政手段干涉企业自主运营,用实际行动弥补对中资企业造成的权益损害。
![]()
这场芯片风波,本质是多边主义与单边霸权的正面交锋。中方在博弈中既守住了维护企业权益的底线,又展现了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诚意;而美荷的短暂勾结最终以尴尬收场,印证了霸权逻辑终究难以维系。
未来,唯有各国恪守国际规则、尊重企业自主经营权,才能避免类似危机重演。安世事件或将成为重要转折点,推动全球产业链朝着更公平、更具韧性的方向加速重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