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一句“当前世界局势堪比1939年,大战随时可能爆发”的警告,引发全球舆论震动。但深入剖析其言论背后的实际行动便会发现,这绝非单纯的危机预警,而是美国系统性推进战争准备的公开宣言,更是其为维护霸权地位精心设计的舆论话术。
赫格塞斯的警告早已转化为具体的备战行动,且覆盖机构、产能、部署、技术等多个维度。最具标志性的变革,便是美国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这一调整绝非形式上的更名,而是标志着国家运行机制向战时状态的全面转型。在军工生产领域,美国防长已明确要求行业开足马力,仅无人机一项就计划订购100万架,凸显对新型作战形态的重点布局。战略部署上,美国在亚太地区动作频频,菲律宾、澳大利亚的前进基地相继启用或升级,战机分散部署提升战时生存能力,美日韩、美日澳等多边军事联盟不断深化,联合后勤保障体系逐步成型。
![]()
预算与技术支撑同样力度空前,2026财年国防预算突破万亿美元,“远程杀伤链”计划专项拨款大幅增加,天基打击系统的研发直指先发制人打击能力。军事演习则成为实战化测试的重要平台,“太平洋坚定力量-2025”集结400架战机、1.2万名人员验证“敏捷作战运用”概念,“护身军刀-2025”更是聚合19国力量,融入网电空间战、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等新型内容,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前沿装备也完成实战检验。这套“机构转型+产能动员+联盟构建+技术升级+演习验证”的组合拳,清晰勾勒出美国为高强度冲突做准备的全貌。
刻意将当前局势类比1939年,是赫格塞斯言论中最值得警惕的舆论操弄。1939年作为二战全面爆发的起点,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给人类带来浩劫,这一历史记忆承载着全球对战争的集体恐惧。美国精准利用这份记忆,一方面通过渲染“战争迫在眉睫”的恐慌氛围,凝聚国内共识,为万亿国防预算和备战计划争取舆论支持;另一方面借历史叙事为自身“新型干预主义”正名,将军事扩张包装成“维护世界秩序”的正义之举。
![]()
但这种类比存在致命的逻辑谬误:1939年危机的根源是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本性,而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各国利益交融的深度远超以往。美国刻意忽视历史背景的本质差异,强行制造危机恐慌,真实目的不过是为霸权行为寻找历史借口——毕竟当前全球安全挑战的主要源头,正是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抬头,而美国正是这一趋势的主导者。
剥去舆论话术的外衣,赫格塞斯的言论本质上是美国霸权逻辑的赤裸宣示。1939年的历史语境中,德国等新兴力量与英法传统霸权的矛盾激化引发战争;如今赫格塞斯重提这一节点,潜台词已然明确:当美国的霸权地位遭遇挑战,其不惜以战争手段维护优势。
![]()
这一危险信号在备战行动中得到充分印证:扩大前沿基地、强化军事联盟,是为构建排他性军事集团控制关键区域;投入万亿预算研发尖端武器,是为保持军事技术代差;渲染战争威胁,是为迫使盟友选边站队巩固主导秩序。这种将自身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基础上的霸权行径,正是全球安全稳定的最大隐患。
当今世界虽面临诸多安全挑战,但解决之道从来不是军事对抗与阵营对立,而是多边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美国以“1939年类比”为幌子推进备战,只会加剧全球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国际社会必须清醒识破其霸权迷思,坚决反对以维护霸权为目的的战争准备与舆论操弄,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大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