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会场,总是透着一股子紧张气息。郑丽文刚当选没多久,花莲一行实际没见多少悬念,就是要告诉大家——新时代不是一拍脑门喊“年轻化”就能解决?此番“团结大会”气氛微妙,台上一字排开,不全是新人。观众席里,年轻面孔稀疏,这气氛难道真是要“世代交替”了吗!
![]()
气氛一滞还是拉回郑丽文公布的新人事安排。李干龙、季麟连、萧旭岑、张荣恭被推举为副主席,按理说这几位不是清一色的年轻派。副秘书长李哲华,文传会主委吴宗宪——两人倒是有点新气象。可人事一公布,“老瓶装新酒?”“根本没新人!”质疑声四起。郑丽文说得很坦白,国民党要“老干新枝”,先有人扛住了局面,年轻人才能历练。她话说得客气,还特意说感谢,怕旁人觉得她不尊重“元老”。
这套路,之前几届国民党高层不是没用过。有的说这样最保险,不过换个角度呢?人才断层、大局难稳,党不要彻底换血,还能撑多久?谁来保证体系不会再出乱子?郑丽文倒是不慌,瞧瞧她那副气定神闲模样,直接回击说“人才梯次”本来就要分层,有稳有冲,话听着没错,但谁心里都明白,青黄不接才是真问题。不愿触及根子的痛,谁也懒得讲。
人选名单刚传出来,外界讨论很烈。不少年轻党员心里冒火:怎么又是这些熟面孔?但李干龙这种元老有话语权,又懂体制。季麟连、萧旭岑,一个管组织,一个公关撒手锏,看似条理分明。张荣恭干过大陆事务,能打点两岸这摊事。可惜这几个人没一个三十出头。沟通新世代,终归还是隔靴搔痒。
有批评就有拥护。支持郑丽文的说要修炼内功,不变不稳乱阵脚。说法不一,潮流推到最前线,只有她自己站得稳。是不是这样?真不好说,也不是谁一句话能定论。
接着听郑丽文自己讲,她很感谢这四位副主席“共同承担重任”。机会留给年轻人,经验得有人带。有新血才能有未来,这逻辑也没毛病。只是哪个年轻人愿意只做“学习生”?谁不想早点上手,“扛重任”?外界冷嘲,说什么“世代交替喊假的”,其实是在挑明一个现实。
这层氛围里,郑丽文又点了一级主管组发会、文传会主委的名字。李哲华、吴宗宪,相比资深常委,终归已经年轻不少,大约也就三四十岁。郑丽文明着表扬他们能拼能讲,是中生代真正扛旗的人。其实仔细想,中生代到“老中青”真的差距已经缩小了吗?会不会只是过渡人选?到底重用还是过渡?也许还得看效果。
傅崐萁那番发言一出来,语气稍重:“团结是一切。”这句话听过很多遍。不过,这一次是真齐心吗?傅崐萁操盘花莲,明年地方选举一摊子事,地方派系、中央路线处处摩擦。说全党齐心,谁信?说到底,地方选举是磨人的,不止是明年的选举,更在一批干部的去留安排,谁都有算盘。只不过外人不好说穿,台面上都得过得去。
这届国民党高层组合说是“老干新枝”,逻辑顺着走是不差。但翻到2024年公布的党务人事,还是老面孔居多。以目前发布的数据算,副主席平均年龄超过58岁,中生代依旧难顶在前台。参照近期各地市议会公开的人事调整,地方党部换届,年轻干部占比不过28%。全国层面这些数字公开透明,大家心里有数。
现实是,老一辈有资源有背景,年轻人想抢步子,哪那么容易?“稳大局”其实更多是对抗民进党的托辞。郑丽文想推出新盘,但旧人旧事牵绊太深,能不能成,历史没给答案。2016年国民党败选至今,每次重组都说要给年轻人机会,结局却没太多变化。年轻人看破了,要么沉默,要么干脆出走。其实国民党近五年流失党员年龄结构资料,一查便知,30岁以下占比连5%都不到。
话说回来,有些局面也不是一轮就能变。郑丽文习惯慢慢拍板,她善用分层管理,按部就班,倒也没错。关键是时间等不等人?对手推陈出新,自己还在练兵?外头说风凉话不打紧,党内上下心知肚明。
各地如花莲这些重要县市,团结大会气氛还算可以。但要说服所有基层,不太可能。有的党员认同这样稳步推进,有的急着改革创新。网上流传出来的支部讨论记录可见,对顶层变更表示理解但不满意。甚至在年轻党团微信群里,直接吐槽为何总是“干部轮流坐庄”。能理解,毕竟处境很尴尬。
不过,新血有时也不是单靠换人。一些老党员自发走到前面,带动地方建设,缓和青年群体对国民党的不信任。像今年7月,台中、桃园一带新启用的青年党部负责人,竟有两人是基层转型而上,倒意外取得不错的效果。反观空降到台北的新人反而水土不服,数据就是今年Q2党内满意度调查,地方远高于中央,高低一看就有答案。
郑丽文的用人方案会不会有新变化,她本人还没完全松口。记者每次问及“是否引进更多新人”,回答总在模糊空间打转。今年以来各地县市盘点大换血,人事案推进曲折。谁都怕动了老根基带来震荡,毕竟2024年地方大选关键,人心浮动风险大。
党团总召傅崐萁倒是不遮掩,民进党压力一加,老中青全要站稳。他讲的那些“民之所欲,国民党回应”,到底是真重视民意,还是例行喊话?不能只看表演,后台的资源分配、政策推动能不能顶得住,别说党外,党内都盯着。结果谁都看不明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郑丽文强调“感谢”,尤其四位副主席关键节点“愿意承担”,更像是稳住军心。表面齐整,实则下层波动不少。今年初到现在,支部基层上报积极性不高,花莲算是个例,别的县市参与感稀薄。据台湾“中央社”和联合新闻网6月数据,国民党基干队伍不但老化,补新人难度居高不下。
有人说眼下这种“老干新枝”只是临时妥协。内核其实没变,并非真没新人,只是没进入最核心的位置而已。甚至极端的说法,原地踏步还不如脱胎换骨。外部看得明白,内部却犹豫,动作迟缓难免让机会溜走。
年轻人怎么看?颇有无奈,他们能接受慢慢上位,但更怕机会永远只是“背书”,缺少实权。许多新派人士索性转去地方发展,或干脆另起炉灶。一边推进稳中求变,一边又舍不得割舍老章法。到底哪种更靠谱?没人给出统一答复。
结果也可能出奇的不一样。国民党或许还能凭经验应付大局,或者某一天突然腾挪换代,大刀阔斧改组。这种矛盾,说清楚了也许反倒不是坏事。反正,组织这摊事情,就是这么难缠和绕。
不是所有人都在乎“世代交替”喊假的问题。有的人只在意花莲是否稳、有些人则盘算下届自己的路。台面上的说辞和台下的真实,不会完全对得上。也许郑丽文自己其实也纠结着,只是别说破。
团结也好,换血也好,国民党这步棋到底是不是一步好棋?时间会慢慢给出答案。有东西官样文章说不出来,只有岛内风雨和基层冷暖最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