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时,年仅22岁的美军译电员亨利·基辛格正跟随部队驻扎在德国南部。谁也想不到,78年后,这位翻译官已经成为世界级战略大家,并在自己百岁生日之际抛出一项颇具争议的判断:到2025年,全球五大强国将重新排序,中国居首,美国退居第二,德国、日本、印度分列其后。消息一出,坊间一片哗然。
先看基辛格为何敢说美国会滑到第二。2021—2023年,美国连续三年通胀率高于5%,联邦债务总额逼近32万亿美元,高额利息支出令国会两党争吵不断。更让人头疼的是,俄乌冲突和以巴局势双线燃烧,华盛顿的外交资源被持续分散。基辛格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如果再陷一场长期对抗,美国财政的最后一点枕底钱都会被掏空”。用他惯有的冷峻语气讲,这不是危言耸听。
![]()
相比之下,中国的表现被视为一条扎实上升曲线。2023年中国GDP约为17.9万亿美元,按照近5%的年化增速推算,两年后跨过20万亿美元并非难事。产业链完整、内需市场庞大,是基辛格口中“中国潜力的真正支点”。不过他也提醒,中国仍需补上高端芯片、自主空天动力等关键环节,否则经济体量再大,遇到技术封锁也会“打喷嚏”。
基辛格把德国放到第三位,不少学者觉得稀松平常。理由很简单——工业底子厚。即便2022年受到能源危机拖累,德国出口额仍达到1.6万亿美元,仅次于中国与美国。更有意思的是,面对俄乌冲突,柏林虽跟随北约,但在天然气问题上仍留了几分弹性,这种务实被学者称作“新普鲁士风格”。然而德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惊人,2025年全国平均年龄可能突破46岁,基辛格也承认这是隐忧。
日本位列第四,出人意料又合理。经济增速放缓是事实,可2023财年日本研发投入依旧高达2000亿美元,居全球第三。光刻机核心零部件、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日本依旧牢牢占着话语权。军力方面,自卫队常备兵力不足25万人,却拥有346架四代半以上战斗机。基辛格评价道:“当资源被高度压缩,单位战斗力往往更高”。不过东京财政负担同样沉重,政府债务对GDP比例早已突破250%,这枚定时炸弹谁都不敢忽视。
![]()
真正引起喧哗的是第五名——印度。过去十年,新德里GDP从1.9万亿美元涨到3.4万亿美元,确实够快。苹果、富士康、塔塔等企业在钦奈、班加罗尔密集建厂,劳动力红利得到释放。但问题同样刺眼:人均GDP仅2600美元,失业率长期在7%以上,种姓矛盾、宗教冲突此起彼伏。基辛格直言:“高速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切蛋糕的时候很爽,可蛋糕分不好就会挨刀。”一句话点穿印度成长的隐患。
谈完排序,时间线还要拉回1971年。那一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抵达北京,与周恩来总理畅谈四天。正是这次破冰,让中美关系从“零度”升至“正常化”的起点。如果说半个世纪前基辛格的算盘是防止中苏联手,如今百岁老人再度评估国际力量,则是基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织的大棋局。有人问他:“您真相信两年内就能洗牌?”他抬头瞥了一眼对方,只答四个字:“速度超想象。”
不可忽视的还有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联邦GDP曾在2013年达到2.3万亿美元,之后受油价、制裁和货币贬值拖累一路下滑,2022年跌至1.8万亿美元左右。俄乌冲突耗费大量国力,如果再加上技术进口受阻,经济排名难保。基辛格没有给俄罗斯留位置,只说了一句“资源富庶却工业瘦弱”。这评价虽尖刻,但不算离谱。
![]()
再看英国与法国,两国传统实力犹在,可增速平平。英国脱欧后金融服务出口受损;法国国内罢工频仍,改革议程举步维艰。与西方同盟体系的优势相比,基辛格更看重工业、人口和财政三条硬指标,“软实力很重要,但没有制造业作底座,总会摇晃”,这是他的原话。
有人质疑基辛格忽略了技术革命的不确定性,比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或颠覆旧格局。对此,基辛格并未否认,他只是提醒听众:“历史不会因为某项新技术就完全重写,但技术足以让落后者追上甚至超越。”他举例说,二战时美国用航空母舰淘汰战列舰,仅用了三年。显然,基辛格把技术变量当作可能的“加速器”,而非决定论。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预测并非基辛格首次给出类似判断。1994年,他在《时代》撰文就曾认为,中国有望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彼时不少评论家嗤之以鼻。如今回头看,差距主要在时间点提前或推后,并非方向错误。这也是他现在仍受外界关注的原因——准确率尚可,且话题性十足。
![]()
不过,预测终归是预测。国际体系错综复杂,任何一次金融危机、能源断供或大型冲突,都可能令排名榜单瞬间改写。就连基辛格自己也在访问耶路撒冷时说过:“不要把我的判断当成圣经,它们只是对概率的估计。”旁边的翻译愣了一下,随后把这句话照译出来,现场记者会心一笑,气氛短暂轻松。
站在2023年的节点上,距离基辛格设定的“洗牌”仅剩两年。中国能否交出人均收入和科技突破的双重答卷,美国能否遏制债务与分裂,德国、日本能否克服老龄化和财政负担,印度又能否平衡高速增长与社会矛盾,这些问号都悬在半空。答案不会提前揭晓,唯一确定的,是百岁基辛格依旧保持了观察世界的锐度与胆识,这似乎比任何一张排行榜更具戏剧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