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封侯的是在汉六年十二月,分别是曹参、靳歙、王吸、夏侯婴、傅宽、召欧、薛欧、陈濞、陈平、陈婴这十人。
第二批封侯的是在汉六年正月,分别是吕泽、吕释之,张良、项缠(项伯)、萧何、郦商、周勃、樊哙、灌婴、周昌、武儒、董渫、孔藂、陈贺、陈狶、周灶、丁复、吕清、郭蒙十九人。
从张良封侯的时间来看,他与萧何是同一时期,所以可以看出他的地位其实不算低。
第一批封侯的主要是嫡系将领、地方大员、贴身司机、降将代表以及转投代表。
在这之前,汉六年十月燕王臧荼于代地谋反。
![]()
同年秋,降将利几反。
十二月,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
从诸侯王臧荼到降将利几,再到转投刘邦阵营的韩信,反叛呈现多身份,多地区的态势。
这个时候刘邦首要的问题是稳定基本盘,第一批封侯之人既是秦楚战争时的主将,军中有着极隆的声誉,又手握重兵,不管是兑现前期灭秦、楚战争时的奖励,还是鼓励他们在新的战场继续发挥英勇作战的精神,都需要利益先行以示诚意。
封赏他们在政治上的优先级更高。
第二批封功臣时,虽然张良没有亲历战场,但刘邦依旧为其争取自择齐地三万户的特权。这是两批封侯二十九人中唯一一个被赋予自主选择权的人,这种 “选择权” 本身就是刘邦给予的特殊礼遇,最高待遇,这种稀缺性甚至连萧何、曹参都没有。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不管刘邦出于真心还是假意,他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就已经说明张良在他心中的份量,当然对于这样的重赏张良是不敢也不能接受的,他仅仅接受留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地。
![]()
汉十一年,英布造反,刘邦出征前身体已然病入膏肓,刘邦为此表现出极大的担忧,他先是召集预备军拱卫皇太子,以防不测,然后让病重的张良在卧床养病时,也要勉强辅佐太子,这不仅是对张良能力和忠诚的信任,也凸显张良在刘邦心中的重要地位,这一举动甚至可以看做刘邦病重托孤。
上乃发上郡、北地、陇西车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为皇太子卫,军霸上。--《汉书·高帝纪》
“臣宜从,病甚。楚人剽疾,愿上无与楚人争锋。”因说上曰:“令太子为将军,监关中兵。”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史记·留侯世家》
甚至,萧何的相国之位都与张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及立萧何相国,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
萧何与吕后谋诛韩信后,被刘邦封为相国,增加五千户的封邑,并派一都尉及五百人作为萧何的护卫军。
以前就感觉这一手很高明,没想到与张良还有关系,这一招不仅彻底令萧何与功臣集团分割,还令萧何与刘氏集团进一步绑定,同时也将萧何置于可控范围内,试问如果张良的地位低,他能与刘邦商议立相国的事宜吗?这可是关系到帝国长远的利益!
有人会说,刘邦在听取建议时不区分身份,比如戍卒娄敬建议刘邦定都关中,要知道最后令刘邦下定决心迁都的还是张良!
张良在汉初功臣集团中的地位既超然,又重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