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36 岁的唐尚珺用流利英语在直播间与海外观众互动,单晚礼物收益突破 12 万时,距离他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已经过去了 5840 天。这个曾被贴上 “高考钉子户” 标签的男人,用 16 年时间执着于 “非清华不上” 的理想,最终却在大学校园里转身投入直播赛道,以年入 300 万的成绩,写下了教育史上最另类的答卷。
有人说他 “背离初心”,有人赞他 “及时转身”,可当我们拨开 “执着” 与 “妥协” 的争议,看到的是一个普通人在教育与时间的博弈中,如何挣脱 “标准答案” 的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赛道 —— 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突围,更是对 “教育本质” 的深刻叩问。
![]()
唐尚珺的 “倔强”,曾是教育叙事里最具争议的注脚。2009 年,18 岁的他第一次参加高考,专科成绩让他毅然选择复读;此后的 15 次高考里,他考过二本,上过一本线,甚至在 2016 年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却因 “专业不合心意” 放弃入学。“宁可复读也不学不喜欢的专业”,这句看似 “偏执” 的话,背后藏着乡村少年对 “教育改变命运” 的极致渴望。
在广西防城港市的小山村,他见过父辈因缺乏知识只能靠体力谋生,听过老师说 “好大学、好专业才能真正走出大山”,于是 “清华” 成了他心中唯一的 “理想图腾”—— 那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他对抗命运的 “武器”,是他证明自己价值的 “标尺”。16 年复读路上,身边的同学结婚生子、工作立业,他却在出租屋与考场间循环,把青春熬成了试卷上的笔墨,把理想锁进了 “非清华不上” 的执念里。
![]()
没人能嘲笑这份执念的重量,因为那是一个普通人在资源有限的环境里,能抓住的最 “确定” 的希望。可教育的残酷之处在于,它从不是 “努力就有回报” 的线性叙事。唐尚珺的 16 次高考,像一面镜子照出乡村教育的困境:优质资源的匮乏让他只能靠 “死磕” 弥补差距,信息差的存在让他对 “专业选择” 充满理想化想象,而 “唯学历论” 的社会氛围,又让他不敢轻易放弃 “名校梦”。他的坚持,既是个人的倔强,也是无数乡村学子 “教育焦虑” 的缩影 —— 当上升通道狭窄到只剩 “高考” 一条路时,“复读” 就成了他们唯一的 “退路”。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他放下 “清华执念” 走进大学校园之后。2024 年,36 岁的唐尚珺被广西大学录取,这一次,他没有再放弃。可大学课堂没有给他 “理想中的答案”,反而让他看清了现实:名校光环不能直接兑换人生价值,专业知识需要结合时代需求才能落地。这时,短视频直播的浪潮向他涌来。
![]()
他发现自己 16 年高考积累的 “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竟能成为吸引粉丝的 “流量密码”;他用桂柳话讲解高考知识点,用自身经历鼓励迷茫的学子,很快收获 94 万粉丝;后来转型带货,他又将 “应试思维” 转化为 “选品逻辑”,精准抓住观众需求,实现从 “高考博主” 到 “带货主播” 的跨越。
有人质疑他 “消费高考情怀”,可唐尚珺的价值,恰恰在于他让 “教育投资” 有了新的解读。16 年高考不是 “无用功”,那些熬过的夜、刷过的题,锤炼了他的毅力与专注力;那些在复读中积累的 “学习方法论”,成了他直播的核心竞争力;甚至连 “执着” 本身,都成了他吸引粉丝的 “个人标签”。
他用亲身经历证明:教育从来不是 “一考定终身”,也不是 “名校即终点”,而是在不断试错中积累能力,在时代变化中调整方向。当他用英语与海外观众交流时,那些年为高考背过的单词有了新的用场;当他用应试技巧分析产品卖点时,那些年培养的逻辑思维有了实战价值 —— 他没有浪费 16 年的时光,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让教育的价值得以释放。
![]()
唐尚珺的故事,最动人的不是 “年入 300 万” 的成功,而是他与 “时间” 的和解。16 年的坚持让他明白,理想不是 “非此不可” 的偏执,而是 “灵活调整” 的智慧;教育不是 “走设计好的路”,而是 “找到自己的路”。他曾以为 “清华” 是唯一的出口,后来才发现,人生有无数条赛道。
他曾以为 “复读” 是对命运的抗争,后来才懂得,与现实和解也是一种勇气。如今的他,脸上有了直播时的笑容,眼里有了找到方向的光芒,身上有了为事业奋斗的汗水 —— 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不是培养 “标准化的成功者”,而是孕育 “有温度、有韧性、能适应” 的个体。
![]()
我们不必模仿唐尚珺 16 年高考的选择,却可以从他的故事里读懂: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拥有 “选择的能力” 和 “适应的勇气”。它不该是困住人的枷锁,而该是照亮前路的明灯;不该是 “非 A 即 B” 的单选题,而该是 “多元发展” 的开放题。当社会不再用 “名校”“专业” 给人贴标签,当教育能包容更多 “另类的尝试”,当每个人都能像唐尚珺一样,在试错后找到自己的赛道,脸上有笑、眼里有光、身上有汗,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
唐尚珺的直播还在继续,他的人生故事仍在书写。或许未来他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他已经用 16 年的考场与百万的直播间证明: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次坚持都有意义,每一次转身都可能迎来新生。而这,正是教育给予每个人最宝贵的礼物 —— 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成就自己,最终与自己、与现实、与时间达成和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