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CPO替代传统光模块!2025年渗透率将超40%?

0
分享至


刷行业新闻时,两个消息撞在了一起:一边是英伟达官宣1.6T CPO交换机量产,带宽密度比传统设备翻了3倍;另一边是某券商研报喊出“2025年CPO渗透率将超40%”。评论区瞬间吵翻了:“传统光模块要被淘汰了?”“这渗透率预测是不是太夸张?”

其实这事儿得拆开看:CPO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物种”,而是AI算力逼出来的“必然选择”;但要说它能在2025年就拿下四成市场,又得打个问号——技术瓶颈、成本门槛、场景适配都是绕不开的坎。今天就用大白话扒透:CPO凭啥能挑战传统光模块?40%的渗透率目标靠谱吗?未来到底是谁替代谁,还是各占半壁江山?


一、先掰扯清楚:CPO和传统光模块,到底差在哪?

不少人把CPO和传统光模块当成“同门对手”,其实二者的技术逻辑压根不是一回事。咱们先做个通俗类比:把数据中心里的芯片比作“写字楼”,数据就是“快递”,光模块和CPO都是“快递配送系统”。

传统光模块是“外挂式快递站”:写字楼(芯片)本身没有配送能力,得把快递先送到楼外的驿站(外置光模块),在这里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快递打包),再通过光纤(马路)送出去;到了目的地,还得再进一次驿站拆包转换,来回折腾。中际旭创的数据显示,传统1.6T光模块的功耗要12W以上,单位能耗高达19pJ/bit,延迟还经常突破1μs 。

CPO则是“楼内直达配送”:直接把驿站(光引擎)建在写字楼里,和芯片封装成一个整体。快递不用出楼就能完成转换,传输距离从原来的几厘米缩短到毫米级,相当于电梯直达顶楼,中途没有损耗。台积电的COUPE方案已经能把CPO功耗压到2pJ/bit以下,比传统模块降低80%,延迟也砍到0.3μs以内。

简单说,二者的核心差异体现在三个维度:

能耗:CPO较传统可插拔模块降低40%-80%,对年能耗增长44.7%的AI数据中心来说,这是“救命级”优势;

体积:CPO用硅光集成技术把器件体积缩小70%,单机架交换容量能突破100Tbps;

维护:传统模块可插拔更换,坏了随时换;CPO是一体化封装,坏了可能要整组更换,维护成本更高。

二、替代潮的底气:AI算力“逼”出来的刚需,不是炒作

CPO能被推上风口,不是资本炒概念,而是传统光模块已经扛不住AI时代的“数据洪流”了。

以前数据中心里,一块GPU配3个光模块就够了;现在英伟达H200 GPU算力比A100提升10倍,一块GPU得配8个光模块才够用,带宽需求直接从400G飙到1.6T。训练一次GPT-4级别的大模型,要调动上万块GPU,数据在其间来回传输,传统光模块的延迟和能耗会让训练时间凭空增加40%。Meta做过测试,光模块故障能直接导致AI集群效率骤降40%,这对争分夺秒的AI企业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

更关键的是,巨头们已经用真金白银投票了。Meta在24个AI集群里部署了博通的CPO方案,实测能耗降了65%;微软Azure直接采用永鼎股份的1.6T CPO方案,推动其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到45%;国内华为昇腾生态也绑定博创科技,光互联组件订单规模超8亿元。这些落地案例不是实验室噱头,而是实打实的商用验证。

市场规模的爆发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全球CPO市场规模才4600万美元,到2025年预计激增至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37%。北美云厂商今年的资本开支涨了37%,几乎全砸在了AI算力基建上,仅1.6T CPO模块的需求量就有600-700万只。需求端的爆发,正是替代潮的最大底气。

三、渗透率争议:2025年超40%?别忽略“场景分化”的真相

“2025年CPO渗透率超40%”的说法,咋一听很振奋,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漏洞——光模块市场不是“铁板一块”,CPO的替代能力在不同场景里天差地别。

先明确一个关键概念:渗透率不是看整个光模块市场,而是看特定细分领域。光模块市场分三大块:数据中心短距互连、电信接入网(PON/5G前传)、长距相干传输,占比分别约50%、10%、40% 。CPO的优势只在第一块,后两块根本“打不进去”。

1. 能快速渗透的场景:AI超算中心和大型数据中心

在AI训练集群、超算中心这些“高算力、短距离”场景,CPO的渗透率确实在飙升。LightCounting预测,CPO在1.6T及以上高速率场景的渗透率,会从2024年的12%升到2027年的30%,而2025年在超算中心的渗透率预计能达15%。

这背后有三个推力:一是800G CPO在2025年成为AI训练集群的主流配置,1.6T产品也随英伟达GB300平台进入测试阶段;二是国内“东数西算”工程推动超算中心建设,省级政务云招标中国产CPO方案占比已超50%;三是成本快速下降,台积电3D封装良率提升到95%后,CPO成本已降至传统模块的1.2倍以内,回本周期缩短到2年左右。

比如国内某超算中心,2024年试点了1000只800G CPO模块,结果显示整体能耗降了35%,今年直接追加订单到5000只。对这类场景来说,CPO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2. 传统模块稳守的阵地:电信、长距和边缘场景

在另外两个场景里,CPO别说替代了,连“入场资格”都难拿到。

电信接入网(比如5G前传、家庭宽带PON设备)占光模块市场10%,这里的核心需求是“极致低成本”。传统10GPON模块单价已降到85美元,而CPO模块再怎么降本,价格也得是它的3倍以上,性价比完全没优势。中国移动2025年Q1的GPON集采里,没有一家厂商敢报CPO方案,就是因为成本根本压不下来。

长距相干传输场景更不用说,占市场40%份额,主打“长距离、高信噪比”,需要复杂的DSP算法支撑。CPO是为短距高速场景设计的,架构上就不兼容长距传输,连博通、英伟达都没打算在这领域发力 。

还有边缘网络(比如智能工厂、自动驾驶车端),对环境适应性要求高,设备坏了要能快速更换。传统可插拔模块的“即插即用”优势,CPO根本比不了——总不能让工厂停产、汽车停路边,等着工程师来拆换一体化封装的CPO组件吧?

这么算下来,2025年CPO能渗透的市场,其实只有数据中心短距互连的30%左右,对应整个光模块市场的渗透率也就15%-20%,离40%还差得远。那些喊“超40%”的说法,要么是把特定场景当全局,要么是故意夸大了。

四、替代路上的“三座大山”:技术、成本、标准一个都不好啃

就算在优势场景里,CPO想快速替代传统光模块,还得闯过三道硬关。这些难关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得靠技术迭代和时间积累。

1. 技术关:散热和良率的“生死考验”

CPO最大的技术难题是“散热”。把光引擎和芯片封在一起,就像把暖气和冰淇淋塞一个盒子里,激光器最怕热——温度升到100℃时,寿命直接缩水50%,失效概率从100飙到5000 。

现在行业主流的解决办法是液冷,但把冷却管道做进封装里,既要保证散热效率,又不能漏液影响器件,难度极高。台积电的COUPE方案能把温度控制在50℃以下,但成本比传统封装高30%。国内罗博特科靠参股公司拿到英伟达的贴装设备订单,就是因为掌握了精密散热封装技术,这设备全球没几家能造。

良率是另一个“卡脖子”问题。CPO要实现硅光芯片与电芯片的3D堆叠,行业平均良率只有85%,光迅科技测试显示,CPO模块端到端的耦合损耗波动达±2dB,远超传统模块的±0.5dB标准 。良率上不去,不仅成本降不下来,还会影响可靠性,数据中心可不敢用“次品”。

2. 成本关:价格是传统模块的3倍,中小客户用不起

量产虽然开始了,但CPO的价格还是“居高不下”。1.6T CPO模块单价超5000美元,是传统可插拔800G模块的3倍多 。对中小数据中心来说,换装1000只CPO模块要花500万美元,回本周期得3年以上,而传统模块1年就能回本,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就算是巨头,也得掂量成本。亚马逊在核心AI集群用CPO,但普通云服务集群还是坚持用传统模块;国内阿里云只在杭州、上海的超算节点部署CPO,其他节点仍以800G可插拔模块为主。业内预测,要等到2027年,CPO成本才能和传统模块持平,到时候中小客户才会愿意跟进。

3. 标准关:多家混战,换设备怕“不兼容”

现在CPO行业是“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标准。OIF、COBO、OpenEye等多个阵营各搞一套,封装尺寸从35mm×35mm到58mm×58mm不等,供电规范也有3.3V和12V之分 。

这可愁坏了数据中心运营商:今天买了博通的CPO设备,明天想换华为的,可能因为标准不兼容根本没法用,前期投入全打水漂。更麻烦的是,中国厂商在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不足20%,未来可能会失去市场话语权。虽然OIF在推进统一标准,但最快也要2026年才能有结果,这之前渗透率肯定会受影响 。

五、未来格局:不是“谁替代谁”,而是“分层共存”

分析到这就能明白,CPO和传统光模块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各管一摊”的分层共存格局。就像当年智能手机没淘汰功能机,只是抢占了主流市场;CPO也只会在高算力场景成为主流,传统模块在低成本、长距离、易维护场景里仍不可替代。

这种分层格局已经初现端倪:

高端市场(AI超算、大型云数据中心):2025-2027年,800G/1.6T CPO会快速渗透,渗透率从15%提升到30%,英伟达、博通和国内的中际旭创、华工科技会主导市场。中际旭创泰国基地月产能达50万只,占全球800G光模块出货量的70%,1.6T产品已通过英伟达认证并小批量交付;

中端市场(中型企业数据中心):800G可插拔光模块仍是主流,LPO(线性驱动)技术会分流部分需求。LPO在800G场景下功耗降至7.5W,比传统DSP模块低40%,还保留可插拔优势,阿里巴巴已部署数千只400G LPO模块进行验证;

低端市场(电信接入、边缘网络):400G及以下速率的传统可插拔模块会长期主导,CPO几乎没有渗透空间。这里的客户更在意成本,只要能满足基本传输需求,不会为“高端技术”买单。

对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押注单一技术路线风险很大。华工科技就很聪明,同时布局CPO和LPO,既靠3.2T CPO光引擎抢占高端订单,又用LPO方案守住中端市场,2025年三季度营收增速达350%。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会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

六、总结:CPO是“升级项”,不是“替代项”

回到开头的问题:CPO能替代传统光模块吗?2025年渗透率能超40%吗?

答案很明确:CPO不会全面替代传统光模块,2025年整体渗透率也很难超过20%。它更像是光模块技术的“高端升级项”,只在AI超算等特定场景里成为主流,而传统模块会在低成本、长距离等场景里长期“站岗”,二者最终会形成“分层共存”的稳定格局,就像当下智能手机与功能机、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的关系——各有各的受众,谁也吃不掉谁。

从技术演进规律来看,任何新技术都不会“一刀切”地取代旧技术,而是先在“痛点最突出”的场景里扎根,再慢慢向其他领域渗透。CPO的核心价值是“高带宽、低能耗”,这正好戳中AI超算中心的“刚需”,所以能在这类场景快速起量;但对电信接入网、边缘设备来说,“低成本、易维护”比“高性能”更重要,传统光模块的优势根本无法替代。就像现在还有很多老人在用功能机,不是因为智能手机不好,而是功能机的续航、价格和操作逻辑更适配他们的需求。

再看时间线,2025年其实是CPO的“量产起步年”,不是“全面普及年”。虽然英伟达、博通的1.6T CPO产品已经落地,但产能还在爬坡——中际旭创泰国基地的CPO月产能刚突破10万只,全球全年CPO模块供应量预计也就150-200万只,而传统光模块的年出货量超1亿只,二者体量相差悬殊。要让CPO的渗透率突破20%,至少需要3-5年的产能扩张和成本下降,2025年显然还没到这个阶段。

对行业里的企业来说,看清“分层共存”的趋势比盲目押注更重要。如果只盯着CPO,可能会错过传统光模块在电信、边缘市场的稳定需求;如果死守传统技术,又会错失AI算力带来的CPO红利。最稳妥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像光迅科技那样,既布局1.6T CPO光引擎抢占高端订单,又保持400G/800G传统模块的产能优势,2025年三季度传统模块业务营收仍保持18%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普通人而言,更该关注这场技术迭代背后的“确定性机会”,而不是纠结渗透率的数字。想投资就找“核心环节+稳定订单”的企业,比如给CPO做封装的天孚通信、供散热设备的罗博特科,这些企业不管CPO渗透率是10%还是20%,都是产业链的刚需;想入行就学硅光集成、液冷散热这些硬技能,国内这类人才缺口超10万,应届生起薪比传统行业高50%,就业前景很明确;就算不碰技术,做CPO器件的检测服务、科普内容,也能蹭上行业红利。

最后要提醒的是,资本市场里“渗透率超40%”的说法,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眼球的“噱头”。真正懂行的人不会只看数字,而是会拆解场景、分析成本、评估技术成熟度。CPO确实是光模块行业的未来方向,但它的成长需要时间,不会一蹴而就。与其追着“40%”的热点焦虑,不如沉下心看懂技术逻辑——毕竟,在科技行业里,能看清趋势、耐心等待的人,往往比跟风炒作的人走得更远。

未来3-5年,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画面:AI超算中心里,CPO模块支撑着万亿参数大模型的快速训练;电信机房里,传统光模块仍在稳定传输着5G信号和家庭宽带数据;边缘工厂里,低成本的可插拔模块保障着智能制造的实时数据交互。它们各司其职,共同支撑起数字世界的正常运转——这不是“谁替代谁”的零和游戏,而是技术演进带来的“多元共生”,也是行业发展最健康的状态。

阅读更多内容长按二维码识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空间设计
2025-11-09 12:15:02
一路繁花:宁静光腿何赛飞戴羽绒帽,张柏芝裹三层,就刘嘉玲正常

一路繁花:宁静光腿何赛飞戴羽绒帽,张柏芝裹三层,就刘嘉玲正常

丰谭笔录
2025-11-14 00:17:34
曾某远没原配漂亮!对比照曝光,祖某也并不爱她,坐姿说明一切

曾某远没原配漂亮!对比照曝光,祖某也并不爱她,坐姿说明一切

子芫伴你成长
2025-11-09 22:05:23
张小斐瘦得胸都没有了,居然还有小肚子,可见减肥真的太难了!

张小斐瘦得胸都没有了,居然还有小肚子,可见减肥真的太难了!

小椰的奶奶
2025-11-13 13:26:39
狗咬人引发命案今日开庭!被告家属5次报警,正当防卫还是故意?

狗咬人引发命案今日开庭!被告家属5次报警,正当防卫还是故意?

徐徐道史
2025-11-13 12:35:09
你错过了哪些异性对你的暗示?网友:果然单身都是有理由的!

你错过了哪些异性对你的暗示?网友:果然单身都是有理由的!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08 17:33:23
维C是苹果9倍!冬天使劲吃,一健脾养胃,二养肝护肝,三补钾补铁

维C是苹果9倍!冬天使劲吃,一健脾养胃,二养肝护肝,三补钾补铁

阿龙美食记
2025-11-11 13:47:30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扩大,现跌1.0%,最新报23159.9点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扩大,现跌1.0%,最新报23159.9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3 22:50:16
155比69狂胜86分!广东男篮杀红眼:替补竟85比0封死对手!

155比69狂胜86分!广东男篮杀红眼:替补竟85比0封死对手!

篮球快餐车
2025-11-13 10:04:58
王冰冰最新美照越来越像大明星了

王冰冰最新美照越来越像大明星了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4 02:40:16
开拓者对阵鹈鹕,杨瀚森替补出战

开拓者对阵鹈鹕,杨瀚森替补出战

清风品历史
2025-11-13 09:33:19
11月想买车的别急!这8款新车即将上市,看看有没有你的“菜”

11月想买车的别急!这8款新车即将上市,看看有没有你的“菜”

优视汽车
2025-11-13 20:26:47
国产GPU第一股:688795,来了!

国产GPU第一股:688795,来了!

芯榜
2025-11-13 23:39:26
闹大了:退貂女子全网社死,商家再放猛招:不计成本,追究到底

闹大了:退貂女子全网社死,商家再放猛招:不计成本,追究到底

诗意世界
2025-11-12 18:03:04
19岁林诗栋哭成泪人:那记救命分背后,是国乒50年不败的密码

19岁林诗栋哭成泪人:那记救命分背后,是国乒50年不败的密码

最爱乒乓球
2025-10-17 00:06:40
你所不知道的,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中共提供超过3000万军费

你所不知道的,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中共提供超过3000万军费

老谢谈史
2025-11-09 04:34:28
放弃首富做“首善”,41岁黄峥裸捐1000亿美元功成身退却令人羡慕

放弃首富做“首善”,41岁黄峥裸捐1000亿美元功成身退却令人羡慕

历史伟人录
2025-11-13 19:33:37
一发就能瘫痪整个美国!美专家要求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这个武器!

一发就能瘫痪整个美国!美专家要求中国,立即停止使用这个武器!

沧海一书客
2025-11-12 21:01:13
勇士内讧!交易!马上交易!

勇士内讧!交易!马上交易!

大眼睛看看
2025-11-14 00:22:28
4大岗位被正式移出事业编!“铁饭碗”时代结束,合同制成常态!

4大岗位被正式移出事业编!“铁饭碗”时代结束,合同制成常态!

搬砖营Z
2025-11-10 21:52:02
2025-11-14 03:24:49
线缆行业朋友分享圈 incentive-icons
线缆行业朋友分享圈
线缆行业最新资讯分享
1377文章数 15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月产能突破百万片,中芯国际Q3净利增43.1%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扯着眼皮诉苦:我现在每天只睡2小时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王鹤棣孟子义真要搭?

财经要闻

源峰25亿赌局!汉堡王中国"卖身"求生

汽车要闻

具备高阶辅助驾驶功能 欧拉5预售价10.98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手机
数码
教育

被扫地出门的贵公子,真是活该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手机要闻

澎湃OS 3第三批推送:小米14、REDMI K70系列全覆盖,你收到了吗

数码要闻

英特尔 XeSS SDK 升级至 2.1.1 版本,Meteor Lake 也能用帧生成

教育要闻

UCL全网第一波offer雨来袭!!!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