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即将毕业的十字路口前
有人立志深耕学术、心系服务社会
有人向往广阔天地、希望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对未来的思索与抉择
每天都在华师的校园里上演
而无论选择哪条路
大家总有一段
需要独自积蓄力量的沉默时光
![]()
许多准毕业生做好了升学深造的计划;有的在为国家公务员、事业编制作足考试准备;有的拿着简历奔走在招聘会之间,或怀揣梦想踏上充满未知的创业之路。梦想的赛道从不是坦途,当现实的难题横亘于前,我们该如何“解题”?当迷茫与焦虑袭来,又该如何自处?以下六位华师学子用行动在各自的赛道上探索着答案,愿他们前行足迹中闪烁的微光,能汇入你的行囊,为你的道路照亮方向。
把日常积累化作竞争力
用创新思路化解难题
在大厂舞台上
定义专属自己的精彩
保持平常心,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
人工智能学院(原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2022届本科毕业生 蒋政
当“职业选择”成为每位学子的必答题,已入职腾讯的蒋政,在探索与实践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找准自己的节奏,每一步都算数。
蒋政通过持续关注大厂官网和校内招聘推送,建立起高效的求职渠道。在写简历时,他策略性地将技能、项目与实习经历前置以契合大厂偏好,同时把奖项适当后移。在项目描述里,他聚焦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此展现项目落地能力,并为面试官提供了自然的提问切入点。在择业过程中,他综合考量城市氛围、个人方向与工作节奏,最终选择了与自身特质高度契合的平台。追求快速成长与重视生活平衡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
面对面试中的陌生问题,蒋政的应对方法是先冷静思考,先从过往经历中寻找共通点,再展示自己良好的学习能力。“技术岗的本质是为项目服务,面试官最关心的,是你能够为公司解决什么问题。”因此,在回答时一定要清晰阐明自己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与实际贡献。回望那段求职时光,他坦言每个人都难免经历焦虑与迷茫。“不要对自己失去希望,保持平常心,我们终会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为了在面试前整理思绪、调整状态,他常通过静坐来沉淀心情;闲暇时,也喜欢在运动中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平衡。
蒋政建议同学们在面试准备时可以将自己的表现录制下来,多复盘,多总结,帮助自己不断进步。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他最深的感触是肩上责任的重量不同了。过去,专注个人学业便是全部;如今,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团队。这让他学会跳出个人视角,更多以团队和业务的维度思考问题。
在探索中确定方向
以从容与汗水披荆斩棘
漫漫的考公之路
步履所往即远方
向内看,向外走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 龙凯琳
面对令人迷茫的就业选择时,龙凯琳在经历多个方向的尝试后,最终决定考公,并成功通过广东省公务员招录考试,上岸中山市公务员。回顾整个历程,她认为最重要的在于两点:清晰的自我认识与针对性的备考。被问及“为何选择考公”时,她坦言自己并非一开始就目标明确。“我曾考虑过考研、教师编等方向,直到去年12月才最终决定考公。”这种看似摇摆不定的行为背后有她的考虑,“短期来看,现实中的可选道路有限。我清楚自己不适合做老师,也缺乏从事学术研究的毅力,更倾向于在实务工作中锻炼成长。”一面是自我认识,一面是现实考量,使她最终确定了这一方向。
![]()
备考时间仅剩三个月,效率和方法至关重要,针对广东省考,她分享了三点备考建议。“首先要明确,行测不是知识性学习,而是高压抢分的选拔。”不可陷入按部就班的听课、记笔记模式,她建议通过模拟考快速定位薄弱环节,集中攻克资料分析、图推等核心板块,对于基础较好的部分则可减少投入。“此外,省考必须专注于该省真题”,不同地区的出题风格差异显著,而广东省考“粤味”偏浓,多见贴合本地语境的表述,可通过反复刷套卷、不同模块真题合集等方法捕捉贴合本地实际的考察倾向。最后,“对于广东省考面试备考,审题和审材料、就题论题是最基本要求”。时常雕琢面试语言的交流感,敢于开口,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
“公务员考试的不确定性极强,必须做好考不上的准备。”正是这种对最坏结果的坦然,反而让她收获了难得的平静与专注。最后,她寄语每一位迷茫中的学子:“你走的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费,所有曾经历的不安与焦虑都有意义。”
怀揣教育梦想
在重重困难中前进
站在三尺讲台的每一刻
都是热爱与责任的双向奔赴
坚定选择,勇敢地走好每一步
![]()
物理学院物理学(师范)2025届本科毕业生 萧可丹
自幼扎根于心的教师梦想,指引着萧可丹在毕业抉择时,坚定地踏上了考编之路。尽管挫折与失败曾让她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但她从未轻言放弃。最终,她成功通过教师编制考试,入职广州市真光中学,开启了她的教师生涯。
“要坚定内心选择。”萧可丹强调,唯有真正热爱,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坚持到底。她建议大家在确定目标后要尽早收集信息,深入了解考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可积极关注年级考编就业群的信息,也要主动收集相应资料以及岗位信息,并针对目标区域的考试范围进行复习备考。
![]()
面试准备上,萧可丹建议从日常积累入手,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常见答题模板,并有意识地锻炼临场应变能力。同时,要精心打磨课堂教学仪态与板书技能,做到内外兼修。试讲前,需冷静分析试题重难点,快速构建讲课逻辑,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组织语言;试讲时,注意控制语速,确保表达清晰流畅,充分展现个人教学能力。在岗位选择方面,她提醒大家要实时关注招考动态,主动搜集信息,避免错失良机。报考时可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各学校报考热度,综合竞争程度与心仪目标进行筛选。此外,也要留意跨地区考编等政策,把握住心仪岗位的每一次考试机会,积极报考,勇敢尝试。
作为一名新人教师,萧可丹还贴心地建议,成功“上岸”准备工作的学弟学妹们可以提前备课,入职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遇到问题多向辅导员请教,学校和老师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考研 是一场与自己的比赛
将压力转化为稳步前进的动力
调整好节奏
终将抵达梦想的彼岸
考研之路,逐梦前行
![]()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2025届本科毕业生 吴东燃
在大一跟随老师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吴东燃对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本科阶段的培养侧重知识的广度覆盖,为弥补知识“广而不深”的短板,满足未来研发岗位的专业需求,他选择通过考研解决问题。吴东燃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系统深造,聚焦专业核心方向,构建起逻辑严密、根基扎实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锻炼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深耕研发领域、实现职业长远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
在行动上,吴东燃常穿梭于走廊的晨读与休息区的刷题之间,坚持着从早上八点到凌晨一点的日程,一步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此外,他还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结伴备考,彼此之间正向激励,共同牢记“结伴是为了互相激励而非相互比较”的原则,专注于将成绩提升至自身理想水平。
吴东燃建议正在备考的同学:“若感到疲惫或情绪低落,可以规划每日固定的休息时段,或在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他认为,适当的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维持备考节奏,确保自身能够高效地前进。
从牛津访学的惊鸿一瞥
到英伦求学的笃定前行
这一条留学路
是一场始于梦想的漫长奔赴
在世界的课堂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 杨可可
对杨可可而言,到国外去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是她高中时期的梦想。大二暑假期间,两周的牛津大学访学之旅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一个语言、文化、种族、风景等各方面都完全不同的地方学习和生活,让她感到很新奇,更加坚定了她未来前往英国学习的想法。
本科期间,她一直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在前三年,她不仅始终保持高绩点,而且积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和专业比赛,曾获得“外研社·国才杯”等省级奖项,为自己日后出国深造打下坚实基础。不仅如此,为了提高雅思分数的竞争力,她进行了无数次的训练,最终在第三次考试中获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此外,她还提前寻找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实习积累经验,并且参加“三下乡”支教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
![]()
留学初期,杨可可一度难以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前阅读内容。为适应高强度学习,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模式,提前安排好一周的学习工作,并借助AI工具提高阅读的效率,逐步找到了自己的节奏。生活上,面对陌生的环境,起初她并不适应,学习的时间被其他诸如做饭之类的琐事所压缩。为了平衡好学习和生活,她积极通过社交平台和朋友学习烹饪,专注于制作简单省时的菜肴,最终实现了学习与生活的有效平衡。
“不管你选择的路是什么,只要你内心对这件事是笃定的,那么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另一个世界或许充满荆棘,但更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精彩。”或许在国外的生活会遇到种种无法预知的困难,但她相信,只要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问题,最终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炼就面对一切未知的底气与力量。
凭“有想法就立刻行动”的魄力
从零打造智能科技团队
面对瓶颈
他用坚持扭转绝境
从一张白纸到宏伟蓝图
![]()
化学学院化学专业2025级硕士研究生 叶飞弘
作为智语飞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叶飞弘曾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等奖项,他的经历展现了创业道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叶飞弘的创业故事始于一场“有想法就立刻行动”的勇敢尝试,在一步步实践中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最初,他在创业学院侯永雄老师的启发下接触了GPT技术,敏锐捕捉到其中的发展潜力,着手制作AI小程序,因此赚到第一桶金。同时在亲身实践中,他发现AI在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的巨大应用空间,于是和师长们成立了公司,正式开启规模化的创业历程。
![]()
公司初创阶段,叶飞弘和团队走得格外艰难:不仅面临“缺兵少将” 的人才困境,还得扛住现金流紧张、项目推进屡屡受阻的压力,甚至好几次走到濒临债务危机、网站面临崩溃的绝境。而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在 “没招了,硬上吧” 的时候成长起来,他们正是在这样的绝境里咬牙坚持。为了破局,团队开启了高强度工作模式,成员每天最多只睡几个小时。他们四处奔走,靠社会社团、校友资源解决了融资问题;在小红书等平台精准运营,积累了大量粉丝;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慢慢在市场上攒下了好口碑。
“不要给自己设限”,这是叶飞弘平衡学业与创业的秘诀。面对二者的冲突,他尽早打牢学习基础,保持成绩名列前茅的同时,将课余时间用于创业实践。最终,他不仅成功保研深造,还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而在几年的艰辛奋斗下,叶飞弘已拥有自己的工作室和团队,公司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面对AI深入生活、内卷加剧的现状,他建议即将就业且有创业想法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利用AI等前沿技术,从当下做起,借势而行,自信地走出想要的人生。
大学的求学只是预演
真正的人生征程才刚刚开始
无论选择哪条路径
持续探索就是唯一的成功法则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华南师范大学文创商店
采写丨罗梓仪 毛紫薇 蒋欢 李昕琳
林嘉怡 杨子慧苏婉儿 吴键霖
李意璇 许泽君 陈思慧 蒋欣玉 钟烨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制图丨黄玉然 袁铭 江子叶
赖明悦 邱仁豪 陈林琳
执行编辑丨侯玉燕 孙之蕾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陈婧 吴建国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