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当36岁的唐尚珺在抖音直播间熟练地调试镜头,身边坐着两位校友搭档,屏幕上“高考16次”的标签与抽纸、垃圾袋等生活用品的链接并列出现时,这个曾以执着甚至偏执著称的追梦者,正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与自己的过去和解。从连续十六年征战高考的“考霸”,到华南师范大学的高龄新生,再到如今坐拥94万粉丝的带货主播,唐尚珺的人生轨迹,始终在执念与现实、理想与生存之间寻找平衡点。
2024年9月,当唐尚珺拖着行李箱走进华南师范大学校园时,35岁的他比同班同学年长十余岁。这份迟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他十六年复读生涯的终点,却也是另一场人生挑战的起点。被调剂到信息工程专业的他,最初曾有过退学的念头——毕竟数学与化学才是他填报的心仪方向,但看着镜中不再年轻的自己,想到家人的期盼,他终究放弃了回头路。“复读已经耗光了我所有的时间成本”,在一次采访中,他坦言这份清醒背后的无奈。
与校园里朝气蓬勃的学弟学妹相比,唐尚珺的大学生活始终笼罩着一层现实的焦虑。身边的同龄人早已结婚生子、事业稳定,而他还在为专业课成绩烦恼,为毕业近四十岁的就业前景迷茫。“年龄是绕不开的门槛”,他不止一次提到,这种限制让他可选择的道路变得狭窄。曾经支撑他熬过无数个刷题夜晚的名校执念,并未完全消散,反而转化为考研清华的新目标。但理性告诉他,必须先找到立足当下的生存之道,于是,大学期间创业的计划逐渐清晰,直播带货成为了他试水的第一步。
11月9日,唐尚珺发布的“我们的团队”短视频,正式宣告了他的带货转型。视频中,他与两位女生校友并肩而坐,没有华丽的布景,只用一句“每个周末分享大学学习生活,不见不散”的朴实邀约,开启了新的尝试。不同于传统主播的卖力吆喝,唐尚珺的直播间透着一股“学霸式佛系”:他会一边展示洗衣液的去污效果,一边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说完便转头解答弹幕里的学习疑问,把商品链接静静晾在一旁。这种“去销售化”的带货风格,反而收获了意外的信任——洗衣液单场能卖出2000单,退货率不足3%,粉丝们买的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对这个“过来人”的认可。
如今的直播间,更像是唐尚珺的人生展示窗。镜头里,他的课桌上常会摆着《教育统计学》教材和一把自学的吉他,偶尔弹起自己写的《复读生的夏天》,歌词里“第十年夏天/教室风扇转圈/我把答案写在橡皮背面”的真实写照,总能让弹幕瞬间安静。有高三党在评论区打卡“听完去写卷子”,也有经历过复读的网友留言“找到同伴的感觉”。他把十六年高考生涯沉淀的经验,转化为独特的内容资产,用最真实的共情打动观众,三个月内粉丝便上涨8万,30天带货额达15万元。
在唐尚珺看来,十六年复读生涯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他错失了青春里许多本该拥有的稳定,却也赋予了他旁人难以企及的坚韧与人生厚度。这份独特的经历,让他对教育有了更深的体悟,也坚定了未来投身教育领域的想法。“我不希望大家学我复读多年”,他常在直播间提醒年轻观众,却也愿意分享自己的备考经验,用亲身经历告诉他们“坚持的意义”。这种清醒的认知,让他跳出了“励志符号”的桎梏,成为更真实的“陪伴者”。
为了支撑学业与直播事业,唐尚珺过着朴素的生活。他租住在校外月租700元的合租房,也曾为节省开支搬到月租500元的老楼,用80块钱买的隔音棉把衣柜改成“简易录音棚”。搬家时,他干脆开起直播,标题叫“1200到500,学霸也会做预算”,单场礼物收入就覆盖了一年的房租差额。这种不刻意营造人设的真实,让他的粉丝粘性越来越高,63%的粉丝集中在18-24岁,他们在唐尚珺的故事里看到了坚持的可能,也获得了面对困境的勇气。
站在36岁的人生节点上,唐尚珺依然在奔跑。直播间里,他是分享生活的带货主播;校园里,他是当选学习委员、参与教育公平调研的认真学生;未来,他既怀揣着考研清华的梦想,也规划着成为高中老师的职业路径。他像一棵曾经漂泊的浮萍,如今终于在现实的土壤里扎下根来,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人生的平衡点。
唐尚珺的故事,从来不是简单的“励志模板”或“反面教材”。它折射出寒门学子在上升通道中的挣扎与坚持,也展现了成年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妥协与突围。十六年高考路,他追的不仅是名校梦,更是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如今的直播带货与教育追求,是他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选择的热爱与坚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