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他吗?
那个目标是“中科大”,在高考考场上奋战了16个年头的广西考生唐尚珺。他的故事,曾是一本厚重的、关于执着的“人生小说”。
而最近,这本小说翻开了新的一页。
11月9日,唐尚珺发布视频,正式介绍了他身后的“我们的团队”——两位校友。视频里的他,语气平和,宣布每个周末将在直播间与大家见面,分享“大学有趣的学习和生活”。
![]()
与此同时,他的抖音橱窗里,整齐排列着92件商品,从抽纸到垃圾袋,都是最寻常的生活用品。
![]()
这一刻,一个争论了多年的故事,忽然有了一种全新的、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心领神会的注脚。
从“一个人的史诗”到“我们的团队”
曾几何时,唐尚珺是一个绝对的“孤勇者”形象。他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次次奔赴的考场;他的目标很大,大到要用整个青春去填满。
我们围观他、议论他、敬佩他或是不解他,本质上,是因为他活成了我们不敢活的样子——一种对理想极度纯粹、乃至不计成本的坚守。
但“我们的团队”这五个字,轻轻地为那个悲壮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点。
这不再是“一个人的史诗”,而是一次“一群人的创业”。变的何止是身份,更是他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过去,他用考卷和分数回应所有的质疑;如今,他选择打开门,组建盟友,用直播和分享,与真实的生活握手言和。
这不是一种“堕落”,而是一种温柔的“落地”。
他的橱窗里,卖的何尝不是我们的“生活续费卡”
有人或许会嗤之以鼻:“折腾了半天,最后还是带货了?”
但请你仔细看看,他带的货是什么?不是高奢名表,不是成功学课程,而是抽纸、垃圾袋。这些微不足道的商品,恰恰是构成我们琐碎日常的基石。
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耐人寻味的反差:一个曾经怀揣宏大理想的灵魂,最终将脚步落在了最具烟火气的人间。
这像极了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
我们谁的书架里,没有一本蒙尘的《海子诗选》,代表着年少的文学梦?谁的硬盘里,没有几个半途而废的PPT,纪念着曾想改变世界的创业激情?当年的我们,谈理想,论存在,目光炯炯;如今的我们,比价格,抢红包,精打细算。
唐尚珺的直播间里,卖的或许不只是纸巾。他卖的,是每一个“前理想主义者”为生活“续费”的凭证。
我们转发他的视频,讨论他的近况,或许正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从“仰望星空”到“打理人间”的转身。那种转身里,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选择积极面对的勇气。
人生的考场,不止一个
所以,不必再争论那16次高考值不值得。那是他独特人生轨迹的一部分,已成过往。
值得关注的,是他如何书写未来。他选择分享大学生活,对于无数家庭而言,或许是一种褪去滤镜的、珍贵的真实参考。他的团队尝试,更是一次值得鼓励的社会实践。
从理想的云端安全“降落”,在现实的土地上踏实地走,这需要的智慧和勇气,远比固执地停留在原地要多得多。
祝福唐尚珺,终于找到了与梦想和生活和平共处的方式。
也祝福每一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的我们。毕竟,人生的考场,从来不止一个。能够经营好具体而微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