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祥融媒讯:11月6日,邵阳市大祥区檀江街道的种粮大户李少新格外忙碌,他正全力推进一处育秧大棚的建设,为来年集中育秧、提升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在檀江街道多田村,一片曾经的荒山坡上,如今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工人们紧密协作,加紧搭建钢架结构的育秧大棚。不久后,这座现代化农业设施将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
过去,由于土壤贫瘠,这片山地一度闲置荒废。李少新看中了这里的潜力,通过开垦改造,成功盘活了土地资源,将其转变为高效的育秧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提供约400亩水稻田的育秧服务。“目前这些大棚占地十亩多,育秧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计划在12月10日前完工。明年三月,这里就能培育出400多亩早稻所需的秧苗。”李少新介绍道。
选择开垦荒山而非直接使用良田,是李少新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他表示:“农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寸都不能浪费。现在国家强调保护耕地,这片荒山改造起来虽然投入大、费力气,但一旦整好,既能增加育秧场地,又不占用耕地资源,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然而,在荒山上建大棚,成本远高于在平地上建设。据估算,在现有农田建设同等规模的全自动化育秧大棚,总成本约为20万元。而开垦这片荒山,仅前期清表、平整土地等工程就花费近10万元,加上大棚主体结构与自动化设备安装,总投入预计超过30万元。“以前在平地建育秧棚,一二十万就能搞定。现在在这荒山上建,总成本要多出十几万。”李少新坦言,“但我们之所以愿意多投入,就是为了把好田好土留给粮食种植,守住吃饭的根本。”
新建的育秧大棚具备明显技术优势:可实现温湿度的精准调控,配套自动喷灌、智能通风等一体化系统,有效提升秧苗品质与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大棚将采用全自动育秧流水线,从播种、覆土到出盘,全部实现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充分展现出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
檀江街道相关负责人对此项目表示肯定,指出利用荒山建设自动化育秧大棚,既激活了闲置土地资源,也推动了育秧环节的标准化、智能化升级,为本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提供了新路径。下一步,街道将加强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支持与技术指导,鼓励更多农户参与智慧农业建设,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注入新动力。(文/吕曦东 陈星群)
一审:李 忻
二审:王喜嫔
终审:张海波
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