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6 日至 7 日,俄国防部与战地博主集体改口,宣布红军城作战转入 “肃清残敌、巩固防线” 阶段。褪去外交辞令的伪装,本质是俄军啃战半年后难以为继 —— 投入兵力从 11 万增至 16 万,倾泻数千吨炮弹,最终仅能以 “控制城区” 草草收尾,却不敢再发起猛攻。
![]()
红军城绝非普通小镇,而是乌东交通枢纽,是乌军向顿涅茨克前线输送弹药、粮草与伤员的最后一道门户。自 2024 年夏天围攻以来,俄军凭借六倍兵力、十倍火力优势,将乌军 4 万人压缩在 60 平方公里区域,却硬生生拖到 2025 年 11 月才宣称 “基本控制”。
![]()
尴尬的是,俄军公布的清剿画面里,投降的乌军士兵衣衫褴褛、饥饿难耐,恰恰印证了乌克兰守军缺粮缺药仍坚守半年的韧性。反观俄军,空天军全程轰炸、兵力火力占尽优势,最终只能靠围困逼降,所谓 “战斗民族” 实则是用人头堆进度。
更打脸的是,11 月 4 日俄国防部还放狠话 “包围圈仅余 1.5 公里缺口”,次日便改口防御,显然忌惮乌军反咬。第三方开源地图显示,红军城南仍有大片灰色区域,俄军夜间不敢轻易露面,无人机与冷枪随时可能袭来。而乌军已在周边连夜修筑第二、三道防线,11 月 3 日至 4 日的小股反击更是直接炸毁俄军后方弹药库,让 “一路推到第聂伯河” 的豪言沦为笑谈。
这场面酷似苏联阿富汗战争 —— 先高调宣称 “任务完成”,再偷偷运送阵亡士兵遗体。俄军如今的 “防御胜利”,不过是打不动后的无奈止损,16 万兵力撒在废墟与交通线,后勤压力陡增,再遇西方援助到位的乌军反击,恐重蹈哈尔科夫大反攻的覆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