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正以一套清晰的“四步棋”战略主导乌克兰战场:坚守、消耗、撤退、重建。
他通过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术逻辑,试图在持久战中拖垮俄军。
这一战争哲学不仅重塑了乌军的作战方式,也重新定义了战场上的胜负标准。
![]()
2025年11月10日,西尔斯基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宣布,乌克兰已向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增派约15万名士兵,其中包括多个机械化部队及四个海军陆战队旅。
这位曾指挥基辅保卫战、哈尔科夫反击战,又历经巴赫穆特鏖战与阿夫杰耶夫卡撤退的将领,再一次展现出其独特的军事风格:
不以地域得失为胜负关键,而以有效消耗敌方有生力量为核心目标。
![]()
一、百战成钢的总司令西尔斯基的军事背景充满复杂性。
他1965年出生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联邦,毕业于莫斯科高等军事指挥学校,却在苏联解体后选择效忠乌克兰,成为少数兼具苏联体系训练与北约灵活指挥思维的高级将领。他在乌军内部历任要职,参与了2014年以来的顿巴斯冲突,并在2022年的基辅与哈尔科夫战役中赢得“乌克兰英雄”称号。然而,巴赫穆特战役中惨烈的消耗战术,也让他背负了“屠夫将军”的争议之名。2024年2月,西尔斯基接任乌军总司令,随即做出从阿夫杰耶夫卡撤退的决定,展现其保存兵力优先于固守阵地的战略思维。
![]()
二、西尔斯基四步战争哲学:消耗战的逻辑经过11年实战,西尔斯基形成了一套系统战术,其核心可概括为以下四步:
- 坚守坚固据点乌军在火力和兵力上均处劣势,西尔斯基因此选择依托苏联时期修建的坚固城市建筑进行防御,将城市转化为天然堡垒。
- 消耗敌方力量这些被称为“勃列日涅夫楼”的建筑结构坚固、地下室完备,成为乌军实施持久防御的理想据点。
![]()
- 弗勒达战场即为典型:在开阔平原上,数栋高层建筑成功抵御俄军长达两年,甚至承受了重型航弹的轰击。
- 有序撤退保存实力当据点无法继续固守,西尔斯基会选择在最后一刻组织士兵轻装撤退。他发现,俄军多封锁主干道,而分散徒步从野外突围,往往能保全大量有生力量。
- 重建部队以撤出的老兵为骨干,结合苏联遗留装备与西方援助,迅速重建作战单位。这些经验丰富的士兵成为乌军持续作战的核心资本。
三、战场选择:钢铁丛林中的战术智慧西尔斯基深谙乌东城市的地形特点——苏联时期建造的“钢铁丛林”本身即为防御工事。
他利用这些城市延长俄军攻城时间,迫使对方在消耗中付出更高代价。
![]()
四、俄军的反制与乌军的调整战争是动态的博弈。
针对西尔斯基的战法,俄军逐渐调整战术,不再依赖大规模突击,转而派遣小股部队渗透城市,试图从内部瓦解乌军防御。这为乌军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俄军渗透下准确判断“最后一刻”的撤退时机?士气管理、装备补给与兵力短缺,也成为西尔斯基必须应对的内部难题。
五、增兵波克罗夫斯克:下一阶段的战略布局自2024年5月开始的红军城战役,被视为西尔斯基“四步战法”的再次实践。俄军在此已付出数万伤亡,而战役目前处于“消耗阶段”。近期乌军向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增兵,包括15万士兵与多个机械化单位,展现出西尔斯基准备下一轮消耗战的意图。
他试图在预设战场吸引俄军进攻,再以反击制造局部优势,重复哈尔科夫式的战术成功。
![]()
本质上,西尔斯基的战争理念是一场“以空间换时间”的豪赌。
他赌的是乌克兰的韧性超过俄罗斯的耐心,西方的援助能弥补装备损失,而保存下来的老兵比失去的土地更具战略价值。
如今,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15万乌军正在集结。他们将在西尔斯基指挥下,继续执行坚守、消耗、撤退、重建的循环战术。
这场战役的结果,不仅关乎乌克兰的命运,也将为后世留下弱势一方如何通过精准消耗战术对抗强敌的重要战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