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日本与沙皇俄国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称日俄战争。这场两个强盗之间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引发的争斗,战场竟然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特别是辽东半岛,战事尤为激烈。
![]()
当时沙皇俄国陆海军主要盘踞在中国旅顺,因此这里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投入了大量兵力要夺占俄军占领的几个据点。日军进攻的地方分别是203高地、望台炮台、东鸡冠山等阵地,其中以203高地的战斗最为激烈,日军伤亡也最大。
203高地位于旅顺西边,如果夺取了这个制高点,就能对旅顺港内的沙俄太平洋分舰队构成威胁,因此日军要全力攻占这个高地。日军第三集团军于1904年8月19日向203高地发起进攻,防守的俄军为西伯利亚第五狙击团,战斗进行了三个多月,由于伤亡太大,双方先后向这里增加了不少兵力。
![]()
由于日军不计损失的要拿下203高地,疲惫不堪、兵力有限的俄军于1904年12月5日15点停止向203高地增援,当天17点30分日军占领这个制高点后战斗结束。
在这场争夺战中,俄军伤亡了约6000人,而日军的伤亡高达17000余人,之所以日军付出了这么高的代价,许多人认为是其火力不足造成的,实际上确实如此。防守的俄军有十多挺马克沁重机枪,它们倾泻的弹雨往往将整建制的日军部队消灭,而进攻的日军除了靠大炮掩护,根本没有随部队移动的近距支援火力,单凭士兵的血肉之躯硬抗才造成了大量伤亡。
![]()
机关枪是伴随步兵进行移动的火力支援武器,日俄战争中日军也有仿制法国哈乞开斯重机枪制造的三十八年式重机枪,那为何日军的机枪没有发挥作用呢?主要原因有三点,其一是战术问题。日军指挥官过分依赖大炮和集团冲锋的方式,妄图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用这种疯狂的自杀式战术能够瓦解俄军意志,而没有采取用重机枪进行火力近距压制,掩护步兵交替进攻的战术。
其次是三十八式年重机枪数量不足,上战场难以发挥作用。二十世纪初,日本的工业基础还比较少薄弱,对机枪这种部件精密、工艺要求高的武器加工难度大,造成生产效率低下。日俄战争爆发时,仿造的三十八年式重机枪只有60余挺,虽然数量不太准确,但看得出确实不多。
![]()
造成日军在日俄战争中机关枪不中用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三十八年式重机枪自身的原因。这款枪是日本在二十世纪初,以法国哈乞开斯1897式机枪为基础仿制的,该枪采用气体制动原理和导气式自动方式,用30发弹板供弹系统,口径6.5毫米,理论射速600发/分钟,最大射程4000米。
当时俄军几个据点都在山区,日军从下往上攻,抬着全重高达50公斤的三十八年式机枪着实吃力,想要近距发挥作用就要费力的往山上抬。例如203高地,仅宽30米,长不足250米,一挺三十八年式那么重,编制5个人的机枪组抬着数十公斤的笨家伙在这么个小地方架设不了几挺,况且四下里都是漫山遍野的日军,开火极易打着自己人,根本无法构筑理想的机枪阵地。
![]()
三十八年式重机枪首次参战就是日俄战争,因缺乏使用经验也没有发挥出作用,战后广泛装备日军部队,为后续机枪研制提供了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