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开始“卖房清仓”了,不是促销,是甩卖;不是主动布局,是被迫止损。
兰州农商行一口气,挂出近200套房产,从8万元的毛坯房到5.5亿的商业楼,京东平台上密密麻麻,全是银行名下的“抵债房”。
不止它一家,吉林农信挂了2万多套,四川农信超2.4万套,连农业银行、建行这些大行也悄悄加入“房产中介”行列。这不是楼市回暖,而是一场静默的金融溃退。
![]()
这些房子哪来的?说白了,就是还不起贷款的人或企业,被银行收走的抵押物。过去银行嫌麻烦,宁愿打折把债权卖给资管公司,图个快。
可现在,连“接盘侠”都难找了,不良资产太多,市场太冷,折价再狠也卖不动。逼得银行只能自己上阵,当起了“房东+销售”,亲自吆喝:“便宜卖,速来捡漏!”
但讽刺的是,价格低到尘埃里,却没人敢接。沈阳沈抚新区的学区房,市场价三四万一平,银行只卖2300元,不到十分之一,挂了上百套,一套没成交。大连一套两居室,从1万降到7千,还是流拍。
![]()
为什么?
不是不便宜,而是大家怕,怕买了住不进去,怕产权有坑,更怕今天买完,明天房价再腰斩。
这背后,是一个残酷现实:信心比黄金还稀缺。老百姓不是没钱,是不敢赌。过去买房是“稳赚”,现在买房像“踩雷”。尤其这些银行直售房,虽然号称“产权清晰”,但谁敢保证没隐藏纠纷?更何况,连银行自己都急着甩货,普通人哪还敢冲进去当“勇士”?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银行卖房潮”暴露了地方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成了不良资产重灾区,动辄上万套房产压在账上。
它们不像国有大行有国家信用兜底,一旦坏账堆积,轻则亏损,重则引发区域性风险。而它们之所以敢大规模放贷给地产项目,背后往往是地方经济对房地产的深度依赖,如今楼市熄火,债务爆雷,银行成了最后的接盘者。
![]()
有人说,这是市场出清的正常过程。可问题是,出清的速度太快,而普通人的承受力太弱。一边是银行批量抛售,一边是购房者观望不前,中间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对未来的确定性。
当一个家庭连工作是否稳定都说不准时,谁还敢掏空六个钱包去赌一套可能烂尾、可能贬值的房子?
还有人鼓吹“抄底机会来了”。但真正的机会,从来不是靠低价吸引来的,而是靠稳定的预期撑起来的。如果连银行都在拼命脱手,说明它们自己都不信房价还能涨回去。这时候喊“抄底”,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
银行卖房,表面看是资产处置,实则是一场无声的信任危机。它告诉我们:过去那种“闭眼买房都能赚”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未来的楼市,不再是全民狂欢的赌场,而会回归居住本质,有人住的房子才值钱,没人要的钢筋水泥,再便宜也是废铁。
所以,别被“8万元一套房”的标题忽悠了。真正该问的是:为什么连银行都守不住这些房子?为什么便宜到白菜价还是没人要?答案很简单:当整个系统都在去杠杆,个体的“捡漏”不过是另一种冒险。
楼市的冬天还没结束,而银行的大甩卖,只是冰山一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