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问题非常直接,主要是有一个最近备受关注的事件。有个人测试一吨水到底能接到多少公斤,最后得出来不到一千公斤。
还有人也拿自家的鱼缸测了一下,竟然可以得到一千多公斤,多出来几十公斤。这和工地上的尺子一拉开发现一米的长度能误差好几厘米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虽然都不是造火箭,用不到那么精确,工地的东西对付一下得了。
就算是造火箭,马斯克也能拿不锈钢对付一下,但是毕竟工地盖房子是有冗余量的,一个工程如果连一点误差冗余都留不出来那总工干脆辞职回家抱孩子去吧,就算是火箭装配每个零部件也都有公差,在范围内就是允许的。
但是一吨水有多少公斤不是个工程问题,是个民生问题,一吨水严格等于一千公斤,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换算关系,吨就是拿一立方的水在某个特定温度下的重量来定义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吨水是没有多少钱,但是这是消费者对市政相关公司的信任基础。
不管是测试出来多了,还是少了,本身都不应该,因为可以少就可以多,可以多就可以少。
这不是说要求比马斯克的火箭还统一,而是说要有一个可以允许的误差范围,一吨水误差个三两升,误差范围在千分之几,大家都说得过去,毕竟衡器也是个工具,出厂就没有那么精确。
但是误差几十公斤,这就有做手脚的地方了,群众对电表,水表,燃气表的不信任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工程误差可以接受,但是质量问题就是不可以接受的,比如说拿海沙给业主修房子,或者搞出一个钢渣房来,但是材料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必须设置一个安全边界。
起码在工程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知道这东西有误差,也知道怎么调,水表电表燃气表是没人知道怎么回事,也不允许拆开,这本来就是互相信任才能维持的一套体系。
既然交易是持续的,扣费是连续的,那么前提就必须是公正准确的。就跟加油站一样,要加多少油就得给加多少油,电动车说充多少电就得给多少电,不能有任何对付。
这种不管是测出来发现多了还是少了,都不可取,而且也很危险,很容易就要滑向公司领导发现可以微微调整一下表来多扣费的地步。
我们不能像汽车年检一样要求对衡器进行强制性的周期检定,比如要求计量器具必须像汽车年检一样,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定期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安装使用。
因为真的那么做,一定会和汽车年检市场一样出来大量黄牛,给五百块后汽车就是保险杠缺了也能过,黄牛现场拿纸板就画一个糊弄过去了。一家人家里电表都没接,天天在偷电,黄牛过来也能给他弄成好的。
公众的问题,只有交给公众监督才是正确的方法,还是黄炎培之问的回答,只有真的让群众动起来,人人监督,才不会人亡政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