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还在一心向往北上广深那样的大都市创业?印度的创业版图早已悄然重塑。
一位31岁的女性创业者,在人口不到500万的小城中,将传统手工服饰打入孟买与德里的高端零售店,并远销欧美市场,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另一个护肤品牌仅凭一条Instagram动态起步,四年内估值飙升数倍,最终被联合利华以高价收购。
面对一线城市高昂的租金与激烈的竞争压力,小城市的低成本运营和快速增长潜力正成为新选择。这是否意味着,小城创业正在成为普通人实现财富跃迁的新路径?在缺乏资源与背景的情况下,又该如何把握这一轮上升浪潮?
![]()
来自印度斋浦尔的Aarushi Kilawat用真实成绩作出了回应。尽管这座“粉红之城”在人口规模上无法与孟买、德里相提并论,却拥有深厚的纺织与手工艺产业积淀。
2018年,她创立了TheLoomArt品牌,携手超过500名本地工匠,专注于使用当地独有的手工织造与刺绣技艺制作成衣。
这些蕴含独特文化质感的服装不仅成功入驻孟买和德里的高端百货商店,定价区间为15000至30000印度卢比(约170至350美元),仍受到消费者热捧,更顺利进入西班牙与美国市场,在国际时尚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
![]()
三年前,Aarushi决定拓展业务边界,进军珠宝领域。她坦言自己长期关注《创智赢家》印度版节目,该节目让创业精神深入人心,也让她意识到自己主打回收黄铜材质的首饰项目具备更大的品牌发展空间。
这项战略调整的背后,是整个印度创业生态系统的深刻变革:疫情期间线上消费迅速崛起,使小城市的品牌得以跨越地理限制触达全国用户;而《创智赢家》于2021年重启播出,则进一步点燃了全民参与创业的热情。当年,印度初创企业融资总额高达42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
Aarushi的成功并非孤例。印度的小城创业热潮已形成集群效应。根据亚马逊印度公司在2025年公布的数据,泰米尔纳德邦的卡鲁尔与埃罗德两座小城,仅在2024年就通过其全球销售平台实现了1.8亿美元的出口额。
![]()
古吉拉特邦的朱纳加德与阿南德出口额亦突破1亿美元大关,哈里瓦、帕尼帕特等城市表现同样抢眼。胡润印度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阿纳斯·拉赫曼·朱奈德指出,印度的财富创造正加速从核心都市向区域中心扩散,哥印拜陀、苏拉特、印多尔等一批中小城市已成长为新兴经济引擎。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总部设于斋浦尔的护肤品牌Minimalist。2020年疫情高峰期,该品牌仅靠发布一条Instagram帖子便推出首款产品,短短四年间,其年销售额从300万美元跃升至4200万美元。
如此惊人的增长曲线与社交媒体热度,迅速吸引了联合利华印度分公司的注意。2025年1月,该公司以270.6亿卢比完成对Minimalist的全资收购,估值超过其年度营收五倍以上。这一案例不仅彰显了小城品牌的爆发力,更表明二三线城市已不再是电商生态中的边缘角色,而是驱动增长的核心力量。
![]()
iThinkLogistics联合创始人Zaiba Sarang透露,目前平台每日处理的货物中,超过半数发自二线及三线城市,出货量增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点。这一现象背后,是小城创业所享有的多重结构性优势。
从运营角度看,小城市的办公成本、人力支出显著低于一线都市,有利于初创团队控制现金流;从产业基础看,许多小城本身就是传统产业重镇——阿格拉以皮革制品与地毯闻名,苏拉特和斋浦尔则是纺织业枢纽,成熟的上下游网络极大便利了产品的开发与定制。
代际更替也为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越来越多曾在海外或大城市求学、工作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像Aarushi这样曾在伦敦深造、孟买职场历练的创业者,正是看中斋浦尔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条,才毅然回归故土扎根发展。
![]()
此外,不少家族企业的接班人不再满足于为国际品牌代工贴牌,转而打造自有品牌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
专注投资小城市初创项目的天使投资人Raunak Singhvi举例说明:蒂鲁普尔一家长期为大型零售商生产西式服装的企业,新一代管理者已启动独立品牌计划,借助DTC直销模式获取更高利润空间。
疫情带来的不仅是网购需求激增,更是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重构。电子商务的普及打破了地域封锁,让小城制造商可以直接对接全国乃至全球买家;社交平台营销的兴起则大幅降低了推广门槛,一段短视频或一篇图文内容即可精准吸引目标客户群。
多重因素叠加下,小城品牌建设的难度显著下降。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少创业者开始布局线上线下融合策略,在苏拉特、勒克瑙等地的购物中心开设实体门店,强化品牌形象。
![]()
BeyondSquarefeet创始人苏西尔·邓加瓦尔表示,疫情之前,本地或区域性品牌在购物中心所占面积仅为3%左右,如今这一比例已逼近30%,反映出小城家族企业在扩张过程中的强烈需求。
对于普通个体而言,印度小城创业潮的兴起提供了清晰可循的发展路径。第一条策略是依托本地供应链,结合家乡特色产业寻找突破口——如在卡鲁尔切入纺织品赛道,在苏拉特聚焦珠宝设计,成熟产业生态能有效降低采购与生产门槛。
第二条策略是轻资产启动,优先利用亚马逊、Instagram等电商平台或社交渠道打开市场,避免早期重投入带来的资金风险,正如Minimalist从单一帖文起步,逐步积累口碑与忠实用户。
![]()
第三条策略是精准破圈:先聚焦细分领域建立专业认知,例如Aarushi专注手工服饰、Minimalist深耕功效型护肤,在垂直市场站稳脚跟后,再借助跨境电商或线下门店向外延展业务版图。
胡润印度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财富创造的重心正从一线都市向二三线城市迁移。印度政府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全国经认证的初创企业达157,000家,其中超过51%位于二线及三线城市。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低廉运营成本、健全产业链、数字商业普及等多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更深层原因在于年轻一代创业者思维的根本转变——从“代工制造”转向“自主创牌”。
![]()
过去,“创业必去大城市”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印度小城的实践证明,成功的根本不在于地理位置的显赫,而在于能否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壤。
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在一线城市内卷拼资源、耗资本,不如回望家乡的产业根基与成本红利。当《创智赢家》激发的梦想照进现实,当小城的传统制造遇上电商平台的高速通道,一场属于平凡人的创业机遇正悄然铺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