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连续数日,特朗普像一位热衷“和平”的将军,频繁出现在全球军事新闻的聚光灯下。自称渴望诺贝尔和平奖的他,却用美军在加勒比海的大规模部署和对尼日利亚的军事威胁,让国际社会和诺奖委员会暗自庆幸:幸亏今年没有把和平奖交到他手里。短短数月,特朗普重新上台,不仅没有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反而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本质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委内瑞拉,他的行动几乎重演了新世纪的“新门罗主义”。自9月起,美国海军陆战队和航空兵力已经在加勒比海及东太平洋海域密集集结,兵力高达4500人,B-1B轰炸机、福特号航母打击群齐刷刷亮相,对委内瑞拉形成前所未有的军事包围。官方理由是打击贩毒集团——美军声称已击沉15艘“贩毒船”,至少61人死亡。然而,分析人士看得更透彻,这不过是“高射炮打蚊子”,真正目标是对马杜罗政权施压,对委内瑞拉政治、外交与资源实施全面控制。马杜罗不甘示弱,直言这是“全面侵略”。
![]()
与此同时,特朗普将目光投向非洲,指控尼日利亚“激进伊斯兰主义者杀害数千名基督徒”,扬言要采取军事行动保护“被迫害的基督徒”。尼日利亚政府迅速澄清,特朗普所谓的指控基于十多年前旧闻,并批评其这是典型的施压手段,意在迫使对方谈判。美国非洲司令部已拟定三套作战方案,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其中“重度方案”甚至计划将航空编队推进至几内亚湾,部署战斗机和轰炸机。特朗普的手笔,显然是在全球舞台上演绎一场军事威慑的盛宴。
然而,这些军事威胁的背后,绝非无的放矢,而是精心计算的利益布局。国内政治选票是首要考量。美国毒品泛滥问题日益严峻,特朗普以打击委内瑞拉毒品为名,高调剿毒,其实是“内病外治”,通过营造强人形象转移民众对政府毒品治理不力的愤怒。尼日利亚问题同样服务于国内选票盘算——福音派基督徒是共和党稳固的票仓,他以保护基督徒之名,塑造自己“坚定捍卫宗教信仰”的领袖形象,从而精准锁定选票。
更深层次的利益,还在于军工资本与地缘战略。频繁制造军事摩擦,为美国军工产业提供订单,让军工企业雪片般收获利润,巩固特朗普的执政基础。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全球第一,尼日利亚则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产油国,拥有丰富战略资源。军事施压不仅能够调控地缘政治格局,更潜藏着直接攫取能源与矿产的可能。
![]()
不过,特朗普毕竟是商人出身。大规模战争意味着巨大成本与风险,在财政困境、政府停摆、关税政策合法性受质疑、民主党强烈反扑的背景下,他很可能会选择“围而不攻”,或是像对伊朗核设施那样的“手术刀式”打击。战争威胁在他的手里,更像是一种谈判筹码,是迫使对手退让、获取最大利益的战略工具,而非真正的战争意图。
在这场全球威慑秀中,特朗普把“热衷和平”的面具撕得粉碎,把“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把霸权逻辑赤裸裸地摆在世人面前。对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的军事威胁,不仅是对他国主权的挑战,也是向国内选民、军工资本和福音派选民交出的政治账单。他用威慑书写全球策略,也用威胁维系自身权力,这种“特式军事外交”,是冷酷、直接、充满算计的。
特朗普的操作提醒世界,霸权本质就是利益至上。他的和平口号和军事行动之间的巨大反差,是现实政治的赤裸写照。全球观察者不得不承认,面对美国总统的强硬施压,国际社会需要保持警惕。而美国国内,面对政府停摆、财政困局和政策僵局,特朗普的军力表演,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是商人思维下的战争市场化运作。
![]()
在光鲜的新闻标题背后,美国的军事威胁与选票计算、资源攫取、霸权博弈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络。特朗普在全世界上演着一出“和平与战争”的讽刺剧——外面喊和平,背后动刀;口口声声保宗教信仰,实则算计选票和资源;号称打击毒品,却把大军集结成对政权的包围圈。这样一位总统,或许连诺贝尔和平奖都无法心安授予,因为和平,从来不是他衡量利益的首要标准。
在特朗普的世界里,威胁就是手段,战争就是筹码,利益就是目标。加勒比海、几内亚湾的海风,可能吹动的,不只是军舰和轰炸机,也吹动着全球对美国霸权运作的深刻审视。战争的阴影被精心设计在新闻标题里,和平奖的光环,却始终与现实政治拉开了距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