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泉高新区中电数字产业园A1知识产权服务站内,工作人员正在为企业负责人梳理申报材料中的技术痛点。记者赫慧敏摄
10月29日下午,阳泉高新区中电数字产业园A1知识产权服务站的灯光再度亮起,第11期“高企政策入企宣讲”活动如期开始,融兴知识产权公司技术总监张浩的咨询台前围满了企业代表,他正对照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逐条为山西明科智能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梳理申报材料中的技术痛点。
其实,这已成为阳泉高新区服务科技型企业雷打不动的“周三课堂”。从八月初开始的每个周三下午,高新区的数十家科技企业负责人便带着政策申报材料专程赶来,参加场常态化的“高企政策入企宣讲”活动。
政策礼包精准投递
“研发费用归集要注意三个维度:人员人工、直接投入和折旧费用。”记者在现场看到,张浩手持激光笔,将电视屏幕上的“政策树状图”层层展开。这张涵盖7章13条支持政策的图谱,正是阳泉高新区最新发布的《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政策》的核心内容。据统计,该高新区高效落实科技创新政策红利,已完成2023年五类145个项目的政策兑现,兑现金额共计700余万元。
单向宣讲变双向互动,是本期活动最大亮点。在知识产权服务站,专利工程师会根据企业技术领域定制培育方案。当山西明科智能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出传感器研发遇阻时,融兴知识产权公司工作人员现场调取专利数据库,精准匹配出3项相关专利。“这是深圳企业研发的无线传感装置专利,贵司可通过许可方式直接应用。”专利工程师贾涛的建议让企业负责人眼前一亮。
这种精准服务源于前期摸底。阳泉数科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商机拓展部石荣荣介绍,活动前两周,中电数字产业园工作人员已走访24家企业,梳理出23项政策盲点。针对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规范问题,现场发放的《高企申报指引手册》详细标注了研发费用辅助账建立等7个关键步骤。
专利池开放引发技术革命
更令人振奋的是融兴知识产权公司开放的“专利池”。张浩向参加活动的企业展示了U盘中存储的智能制造领域176项授权专利清单:“我们筛选出阳泉企业急需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矿用传感器等专利包,企业签署协议即可授权使用。”
阳泉数科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尝鲜,在专利池中找到了急需的设备远程数据采集调取系统专利。“原本自主研发既耗资金又耗时,现在直接对接专利技术,这套软件上市周期又可以缩短半年。”活动现场已有5家企业签订专利试用协议,预计可降低研发成本超100万元。
全链条服务培沃土
“从政策输氧到技术造血,我们构建了创新生态闭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痛点’,高新区制定了‘分类施策、精准滴灌’的培育方案。”阳泉高新区管委会科创中心主任韩俊杰向记者介绍道,“这种模式成效显著,2024年一季度,全区高企申报量同比增长40%,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亿元。”
随着第11期活动落幕,山西明科智能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手中的申报材料袋已塞得鼓鼓囊囊。他扬着刚签署的专利使用意向书说:“过去翻文件像大海捞针,现在每周三来‘上课’,政策、技术难题一次解决。”
窗外暮色渐浓,知识产权服务站依然灯光通明。下周三,又将有一批企业在这里找到创新突围的“密钥”。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