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柳 杨淳媛
“本以为是残联来帮忙办低保,没想到是骗子!”近日,这起曾让10名残疾人家属愤恨的诈骗案尘埃落定,利用自身残疾身份伪装残联工作人员的王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8000元。11月10日,湖北省潜江市检察院检察官以案说法,提醒警惕身边的诈骗分子。
案件要从2024年说起。身为肢体残疾人的王某,非但没珍惜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反而动起了“歪心思”。他瞄准家有重度残疾、急需救助的家庭,通过前期信息筛选、上门摸排等方式,谎称自己是当地残联工作人员,能“找关系、走捷径”帮重度残疾人办理低保。
“您家孩子这情况符合‘特殊低保政策’,我帮您跑手续,就是需要点‘活动经费’。”面对王某“贴心”的承诺和同为残疾人的“身份共鸣”,不少被害人放下戒备,陆续将钱款交给王某,希望能为家人争取到生活保障。然而,拿到钱后的王某并未兑现承诺,而是将共计3万余元赃款全部用于个人挥霍。这些钱中,不乏被害人给孩子看病的“救命钱”。
2025年6月20日,潜江市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身份和办事能力,骗取弱势群体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向潜江市法院提起公诉。
“法律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但绝不容许任何人将‘残疾’当作违法犯罪的‘护身符’。”承办检察官在法庭上指出,王某利用社会对残疾人的善意、被害人对残联机构的信任实施诈骗,不仅触犯法律底线,更透支了社会信任,性质恶劣。2025年7月31日,法院审理后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作出上述判决。
“我们不仅要办好案件,更要做好‘后半篇文章’。”为避免更多残疾人受骗,10月31日,潜江市检察院主动联合当地残联,在残疾人运动会现场开展专项普法宣传。检察官结合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向残疾人朋友普及“低保办理正规流程”“防诈骗技巧”,提醒大家办理救助事项一定要通过残联官网、政务服务大厅等官方渠道,切勿轻信“花钱办事”的“捷径”,遇事也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核实、寻求帮助。
![]()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