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乱买黄金!中国央行连续增持黄金,普通人迎来机遇,如何跟风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我发现最近身边不少人都在纠结一个问题:黄金价格起起落落,现在到底还能不能入手,有人盯着4380美元/盎司的高位犯怵,也有人看到央行一直在买就想跟风。
毕竟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黄金从来都是安全感的代名词,但怕就怕买在高点、套在半山腰,其实要搞懂这个问题,光看价格没用,得先弄明白全球最大买家们的真实操作。
为什么中国央行能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为什么有的国家疯狂扫货,有的却按兵不动,这些动作里,藏着黄金未来的真正走向。
![]()
有人疯狂扫货,有人按兵不动
想判断黄金值不值得买,先看全球央行的集体选择,这比任何市场分析都靠谱,最近全球央行的增持动作,呈现出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
一边是新兴经济体的 疯狂扫货,另一边是发达经济体的按兵不动,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最抢眼的当属巴西,9月份一口气增持了15吨黄金。
这个数量比中国近三四个月的增持总量还多,紧随其后的哈萨克斯坦增持8吨,土耳其增持2吨,俄罗斯也在9月加仓3吨,就连大家不太熟悉的危地马拉,一个月也增持了6吨。
这让它的黄金储备直接增长91%,要知道在此之前,它的总储备量本就不多,这次增持堪称all in式布局,但另一边,持有欧元、英镑、日元等自由流通货币的国家。
![]()
却几乎没有增持动作,那些实行美元锚定汇率(联系汇率)的国家,也同样按兵不动,唯一的例外是伊拉克,增持了1吨左右,而它的货币地纳尔并未与美元正式挂钩。
这背后还有美联储的顾虑,担心其货币波动带来连锁反应,同样,塞尔维亚等货币名称也叫地纳尔的国家,也只是少量增持,这背后的规律其实很清晰。
增持黄金的主力,清一色是新兴经济体和非美元体系国家,这些国家要么正面临美元波动带来的风险,要么在和美国的贸易博弈中处于关键阶段,比如巴西就和美国的关税战打得正酣。
对他们来说,黄金不是普通的投资品,而是对冲美元不确定性的压舱石,当全球贸易格局、货币体系出现变数时,黄金的硬通货属性能最大程度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而那些货币本身就是国际硬通货,或者牢牢绑定美元的国家,自然不需要依赖黄金来避险。
![]()
连续12个月加仓却越买越少
看懂了全球趋势,再回头看中国央行的操作,就不会觉得困惑了,作为最近几年全球最大的黄金购买国和消费国,中国央行已经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
截至目前,黄金储备已经达到2304.5吨,稳坐全球第六位,紧随俄罗斯之后,远超储备量仅1000多吨的瑞士,但仔细看增持数据,会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
从大举买入到理性放缓,今年1月和2月,央行每月都买入16万盎司(约5万吨)左右,堪称抄底式加仓,此后增持量逐月下降,6月仅买入1.86吨。
![]()
7月因为黄金价格出现波动、迎来小幅回调,又适度加仓至2.18吨,之后继续保持逐月下降的节奏,9月增持1.24吨,10月进一步降至0.93吨,很多人会问:央行是不是买在高点了?
毕竟10月份黄金价格冲到了4380美元/盎司以上,而10月1日时还只有3800多美元/盎司,短短一个月涨幅惊人。
但换个角度想,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买家和消费国,对黄金的价格走势、市场供需有着最精准的判断,怎么可能会盲目追高,其实这种逐步降速增持节奏,恰恰体现了央行的理性。
经过前期的持续加仓,我国的黄金储备已经达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无需再保持高强度买入,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确定性在增加。
在中美贸易博弈中,中国逐渐掌握更多主动权,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不断增强,自然不需要通过大举增持黄金来对冲风险,这种张弛有度的操作,既保障了外汇储备的多元化配置,又避免了对市场价格造成过度冲击,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资产配置。
![]()
金价波动的真相
最近黄金价格出现小幅回调,不少人开始慌了,担心这是下跌的信号,其实短期价格波动很正常,核心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中美贸易动态的变化和相关调整。
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很重要,近期中美关税谈判迎来休战一年的阶段性结果,我国也暂停了对稀土、石墨等关键资源的出口管制,这一消息缓解了市场的避险情绪。
原本因担忧贸易摩擦升级而涌入黄金市场的资金开始回流,自然导致金价出现回调,但这只是短期影响,贸易博弈的长期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也是黄金长期保值的核心逻辑之一。
其次是国内对黄金属性的明确,很多人一直把黄金当作硬通货,甚至视为货币的一种,但我国近期调整的黄金增值税,其实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
![]()
黄金不再被认定为货币,而是回归其投资品和特殊外汇储备的本质,要知道,真正的货币锚定的是国家信用,我国的人民币背后,是国家的坚实信用支撑。
如果过度追捧黄金作为货币替代物,本质上是对国家信用的削弱,这也是调整的核心考量,不过大家不用误解,弱化黄金的货币属性,不代表否定其投资价值。
对央行来说,黄金依然是调节汇率、稳定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当人民币面临升值或贬值压力时,黄金储备可以起到缓冲器的作用。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黄金则是资产组合中不可或缺的避险配置,只是不能再用货币的视角去看待它,而应理性视为一种抗通胀、对冲风险的投资品。
![]()
黄金未来怎么走,普通投资者该怎么选
回到大家最关心的问题:4380美元/盎司会不会成为黄金的历史高点,现在到底该不该买,先给结论:4380美元/盎司成为历史高点的概率很低。
全球央行的增持潮还在继续,新兴经济体对美元风险的对冲需求没有消失,中美贸易博弈的长期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均衡性,都为黄金的长期价值提供了支撑。
作为全球最大的买家,中国央行的理性增持节奏,本身就是对黄金长期走势的信心背书,如果真的到了高点,央行不可能持续加仓,更不会让自己成为接盘侠。
而菲律宾央行的操作更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9月初菲律宾的黄金储备和巴西同为130吨,之后它一边喊着黄金价格太高要卖出一部分,一边却偷偷增持了2吨,储备量达到132吨。
![]()
而巴西则一路加仓至145吨,这种嘴上看空、行动看多的操作,本质上是不想在增持时推高价格,也说明各国央行都认可当前黄金的价值,只是在选择合适的时机加仓。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跟风央行买黄金没问题,但不能盲目跟风,更不能把黄金当作暴富工具,这里有几个实用建议:看节奏不看点位,央行的增持节奏是最好的参考。
当央行持续理性增持、全球新兴经济体仍在加仓时,说明长期趋势向好,如果央行突然停止增持甚至减持,再考虑谨慎观望。
不用纠结于短期的价格波动,黄金的价值在于长期保值,而不是短期投机,然后控仓位不重仓,黄金虽然安全,但也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建议将其作为资产组合的防御配置。
仓位控制在总资产的5%-10%即可,不用把所有资金都投入黄金,选渠道不盲目,普通投资者可以选择黄金ETF、银行纸黄金等低门槛、低手续费的渠道。
![]()
避免购买实物黄金时产生的存储、变现成本,也能减少金价波动带来的实物交割风险,说到底,黄金的核心价值从来都是避险而非增值。
结语
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本质上是为国家金融安全筑牢防线,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理性配置黄金,是为自己的资产组合增加一份安全感。
![]()
与其盯着短期价格涨跌焦虑,不如看懂全球央行的动作背后的逻辑,当最大的买家都在理性布局时,我们只需要跟着趋势走,就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