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到一个新闻,挺感慨的。
一位从宁波出发的妈妈,在列车疾驰中,在一个清洁纸袋上,写下了自己的烦心事——家有14岁的孩子,沉迷手机、痴迷游戏,怎么办?
这短短几行字,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千万个青春期家庭的影子。那种说不通、骂不醒孩子的无力感,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
没想到,两天后,一个21岁的女孩看到了这个清洁袋,勾起了她自己一年前也在高铁清洁袋上写心事的经历,于是提笔回应:
“我们都曾是那个,一边讨厌被管,一边又渴望被爱的孩子。”
![]()
1
“我不是叛逆,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那个21岁的女孩,在回应里写下了自己的故事。
初高中时,她也是个“手机党”。熬夜看小说、打游戏、追剧,爸妈越是禁止,她越想方设法地玩。
为此,她最后连“一个人睡”的权利都没了——妈妈陪睡,只为了看住她。
但有用吗?
女孩写道,
“妈妈睡着后,我照样偷偷看到凌晨三四点。”
女孩说:
“有时候就是忍不住想逆着来,虽然也不知道意义是什么。”
明明知道爸妈是为自己好,却总忍不住对抗;明明很爱父母,出口的却是伤人的话。
后来,她发明了一个方法,叫“共存法”——表面顺从,背地里按自己的想法来。
“结果大多是,撞南墙撞得遍体鳞伤后,又滚回爸妈身边。”
读到这,你是不是也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这种状态,太熟悉!
我们越想靠近,他们越往后退;我们越讲道理,他们越不听。
那种被拉扯的痛心感,就像在用尽全力拥抱一个浑身是刺的孩子——抱得越紧,伤得越深,可放手,又舍不得。
我们不止一次问自己:是不是白养了这个孩子?为什么他们不能体谅父母的苦心?
直到看见女孩的留言,才明白:
孩子不是不爱你,他是太需要你,却又太想成为自己。
2
孩子沉迷的是那种“我能行”的感觉
女孩回忆,她那么沉迷电子产品,可能是因为住校不能带手机,“它成了我的稀缺品”。
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她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现实中很难得到的东西——掌控感、自由、被认可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一位爸爸的分享。
他一直以为儿子不爱玩游戏,直到偶然发现,孩子偷偷玩一个赛车游戏已经一年多了。更让他惊讶的是,儿子甚至接到了游戏平台的线下比赛邀请。
“说起游戏,他眼睛发亮,每一款车的性能、装备都如数家珍。那种自信,我在生活中从没见过。”
现实中,这孩子成绩中等,不是不想学好,而是困难重重。但在游戏里,他是高手,是被队友信任的人。
孩子沉迷的不是游戏,是那种“我能行”的感觉。
在那个世界里,他找到了在教室里、在饭桌上、在我们的期待里,丢失已久的自己。
3
为什么越管越反?
女孩在清洁袋上还写了一个细节。
有次她偷偷带手机去学校,被爸爸发现了。她谎称手机藏在家里,忐忑地度过一周,准备回家挨骂。
结果,爸妈什么也没说。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带手机去学校。”
她说这是“无声的教育”——没有指责,却让她明白了界限。
反观失效的教育,或许是我们多了控制、监视、说教、唠叨……
“别玩手机了!”“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再这样我把网断了!”
我们以为这是爱,孩子却觉得这是不信任。
你越不信任,他越要证明“我可以不听你的”;你越控制,他越要逃到你控制不了的地方。
最让家长崩溃的,不是孩子跟你吵、跟你闹,而是他那扇门对你彻底关上。你在门外,能听见里面的动静,知道他在里面,可怎么敲,他都不开。
这是孩子成长的本能:我想要我的空间,哪怕只是一块小小的屏幕。
3
从“管孩子”到“懂孩子”,这三步真的有用
那个21岁的女孩对素未谋面的这位宁波妈妈说:
“希望您享受旅途,不为孩子、不为任何人,找到自己的安宁。”
这句话很轻,却很重。它提醒我们:我们往往太想‘管好’孩子,却忘了先‘安放’自己。
如果你也在为孩子的“电子瘾”困扰,不妨试试这三件事,用心试一试,真的有效。
1. 每天10分钟“不评判”的倾听
和孩子讨论一下游戏,问问他:“这个游戏哪里好玩?”“是不是打赢了特别有成就感?”
这10分钟里,不打断、不批评、不给建议。先听懂他的快乐,才能走进他的世界。
2. 用“约定”代替“命令”
不要开口就说“不准玩”,委婉一点,友好一点:“我们一起定个规则好不好?”
把手机使用时间写在纸上,双方签字。被尊重的人,才更愿意遵守规则。如果违约,承担事先说好的后果,而不是你的情绪发泄。
3. 犯错时,留一点“沉默的空间”
就像那个女孩的爸妈,没有骂她,却让她自己醒悟。有时候,不说比说更有力量。你相信他能做好,他才会真的往好的方向走。
那张清洁袋,最后被女孩带回了家。她说:“希望您的困扰也能被我收藏。”
这张跨越300公里的清洁袋告诉我们:你不是一个人在焦虑,孩子也不是一个人在叛逆。
战争的核心,从来不是手机,不是游戏,而是爱的方式与成长的自由,如何共存。
就像女孩说的:
“孩子是爱你们的!即使嘴硬不说,我们都会为说过重话而愧疚。”
这条路很长,很难。但只要我们愿意放下身段,试着去理解那个看似叛逆、实则迷茫的孩子,就会发现:
那道紧闭的门,其实一直留着一条缝,等着我们用正确的方式,轻轻推开。
我是诺妈,家有男娃,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