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风语筑)
![]()
01.
沉稳,是底色,更是力量
如果要让身边的同事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稳重”一定是他在大家心中的第一印象。这份沉稳,让他在面对繁复的设计需求和紧张的项目周期时,总能保持清晰的思路和从容的心态。这或许得益于他大学期间参军入伍的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更赋予了他严谨、踏实、富有责任感的宝贵品质,塑造了他对“标准”的独特理解。
秉着对设计的热爱和初心,2021年他加入风语筑,迅速融入数字展示领域的创新浪潮。他擅长用三维模型全域推演空间关系,拒绝孤立看待任意一个角落或装饰,而是将光影、动线、材质、叙事视为有机的生态系统。他始终相信“设计不是被刻意创造的,而是从场地、文化、功能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
![]()
02.
精进,是习惯,更是追求
“淮北工业博物馆”项目的出现,可以说是他在风语筑的一个崭新的转折点。历时两年的全周期参与,从工业遗址的建筑改造到博物馆的施工落地,他承担着前期概念方案的构思、设计方案的持续深化,以及项目现场的施工协调,确保设计理念与落地效果无缝对接。
![]()
![]()
为加快推进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淮北市将这座1969年建立的老电厂改造列为城市更新重点工程和文旅消费新场景。面对着这样一个有着厚重历史价值和文化属性的工业遗址,他按照“保护优先、功能再造”的原则,提出“新旧对话”的设计策略,不仅保留原有砖墙肌理、钢铁桁架、蒸汽管道等元素,还嵌入艺术装置、沉浸展演和文化场景,让历史痕迹与数字技术悄然共鸣。
![]()
![]()
为全面展现淮北百年工业记忆,他在空间展示中让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的老物件,在数字艺术的加持下,变得“鲜活可触”。博物馆中凌空架起的带着编号的真实铁轨上,一辆辆装满煤炭的矿车,好似把“光热温暖送往远方”。按下设备开关,3D Mapping技术在梳棉机上跳起“光影舞蹈”,虚实结合,讲述淮北纺织的难忘记忆。在“围炉演绎场”,依托于场景原有的“锅炉”、“灰斗”,让光影与音乐交织,邂逅一场Livehouse表演。
![]()
![]()
![]()
![]()
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他反复迭代空间模型,精准布置老厂房内各工业管道、大型设备的点位,对展示空间设计的毫米级调整,不仅让设计效果更直观,也为各部门提升工作效率,在实际施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他主动梳理项目链路,通过标准化模块库与协同工具,提升团队效率,让创意更快落地。他相信“设计不止于图纸,更延伸至建造的每一环节”。
(此视频由葛龄文制作,完整记录了淮北工业博物馆历时两年的建设)
03.
转型,是驱动,更是方向
在进入风语筑的第一年,红色主题类展馆的项目是他的主战场。无论是岳西红二十八军纪念馆,还是富阳党史馆,蚌埠市党性(警示)教育基地,这一类项目都有着宏大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属性。为了让红色展馆中的历史生动再现,他在展馆中构建多维的沉浸体验场、大型艺术装置等,将严肃的历史叙事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情绪,让参观者在行走中感受时代脉搏。
![]()
![]()
随着市场趋势的变化,主题类展馆、科创类体验中心等更具互动性与体验感的项目成为新的挑战与契机。从“历史叙事”到“沉浸体验”的赛道转换,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但是每一个挑战的背后,都隐藏着成长的机会。从上海自贸区十周年成就展、人工智能大会元宇宙分会场,到当下最火热的人工智能主题展馆,他持续进化,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在主题类、科创类展馆中,他将最新的设计理念、最新的展示技术与项目属性相结合,打破虚实边界,构建沉浸式交互体验,探索数字时代的无限可能。
![]()
![]()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最大的风险或许不是变化本身,而是固守旧有的思维方式。向下扎根,沉下心来,用不断的学习去充盈自己;向上生长,撕掉边界,拥抱每一次机遇和挑战。因为他相信“向下扎根的深度,终将决定向上攀升的高度。”面对未来的每一个项目,他都会不断拓宽自己能力的边界,拥抱变化,持续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