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嗅到不对劲,乌克兰这次麻烦大了,红军城生变之际,一夜之间,乌方全境陷入黑暗,可更让基辅没想到的是,趁着乌克兰全黑之际,普京立马掀了桌子,当着欧洲27国的面,俄罗斯连打13枚禁忌武器,只等欧洲接招。
2025年11月8日到11月9日,在俄罗斯的轮番打击之下,乌克兰国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停电,包括哈尔科夫和乌克兰首都基辅等城市都遭遇了大规模停电。
同时,由于国内大规模断电,乌克兰国内的铁路运输也跟着瘫痪了,为了继续输送物资,乌克兰多个运输节点被迫使用内燃机车来保证铁路的持续运营。
![]()
可更让泽连斯基没想到的是,乌克兰有关方面还表示,乌克兰国内各个城市的供电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恢复了,这就意味着,一旦乌克兰内燃机车也出了问题,前线的乌军很可能要面临无粮可吃、无弹可用、无药可医的窘境。
可以说,俄军这次对乌克兰的电力打击是压垮乌军的标志性事件。
而从宏观角度来看,俄军的此次战术打击堪称为21世纪无人机作战的经典打击版本,如果俄军早用类似战术,兴许俄乌战争就不会拖这么长时间了。
根据相关披露,俄军此次使用的无人机,包括从伊朗进口的“小摩托”无人机,以及俄罗斯自主研制的无人机。同时,俄罗斯选择在机动车平台上进行集中发射,一次打出了至少450多架无人机参与袭击。
![]()
而这些无人机在飞到乌克兰境内后,迅速瞄准并打击乌克兰国内主要电力设施,尤其是民用电力设施,让乌克兰的电力设施陷入到全面瘫痪的状态。
但这还没完,紧接着俄军还出动了米格31战斗机和大量的导弹发射平台,向乌克兰的各大城市,密集发射匕首导弹和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等中近程导弹,对乌克兰本土展开立体化、高强度的打击。
![]()
这次打击的中心目标包括大城市的火车站和电力系统,能源系统和供热供暖系统。
而且,俄军的导弹打击这次的命中率也相当的高,18枚伊斯坎德尔导弹、10枚匕首导弹和13枚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全部命中目标,使得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州别尔斯克油气加工厂、切尔尼戈夫州境内的天然气存储区和哈尔科夫的天然气厂、发电厂、普里德尼普罗夫斯卡的发电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要知道,现代战争中,不论是什么武器,基本上都离不开石油。坦克开动需要石油、飞机起飞需要石油、导弹发射车也同样需要石油。
而在战时,乌克兰民众的对天然气的依赖也在不断加强。
可以说,俄军对波尔塔瓦地区的天然气厂和炼油厂展开的多轮饱和打击,等于直接切断了乌军重武器的能源支持和乌克兰民众日常生活的支持。
![]()
没了天然气,饭做不成不说,连基本的城市运转系统都要停转,而这恰恰是普京想要看到的,随着乌克兰的城市系统逐渐停转,乌克兰民众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其对泽连斯基的反对自然会日趋加深,届时,俄军的作战效果就更加显著。
2025 年开年以来,俄罗斯对乌克兰国内展开了一系列打击,此次打击是最具针对性的,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出,俄罗斯这次也不想给好脸色了,既然乌军在前线想拼到底,那俄罗斯这次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断了乌军后勤的管道,没有石油和电力,乌克兰军工生产都陷入瘫痪,前线乌军只能投降。
而且,为了准备这次广域打击,俄军也算是下了老本了,不仅调用大量的无人机和导弹,连全球禁用的导弹都一并端上来了,这就是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这款导弹射程2000公里,能搭载500公斤重的高爆弹头,也能搭载核弹头。
![]()
不难看出,俄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喊话西方社会,别看北约现在支援的很给力,要是北约真敢跨过克宫的红线,俄罗斯也不介意对乌克兰展开饱和核打击的可能。
但不论怎么讲,如果在俄乌冲突初期,俄军就抛弃和谈幻想,俄军目前的情势很可能要好很多,但历史没有如果,俄乌两家的冲突,依然没有结束。
![]()
所以俄罗斯的盲目乐观造成的后果,其实也是在告诉全世界,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现代战争中,战机转瞬即逝,错过战机的代价,是一个大国都无法容忍的。
而乌克兰民众为自己总统的错误选择付出巨大代价,如果泽连斯基不持续释放危险信号,不让美国军事力量靠近俄罗斯,兴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泽连斯基执掌的乌克兰被俄军炸得千疮百孔,也算是咎由自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