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在外界目光聚焦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之际,中国西北内陆一个存在感不强的省份,正在悄然改写全球制造业走向,这便是陕西,美国人震惊手里手机的钛合金来着陕西制造,日本人没想到,全球一半的太阳能电池板也与陕西有关,那么,陕西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全球焦点的?未来陕西又将给制造业带来哪些变化?
![]()
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虽然省会西安作为千年古都,曾长期是华夏大地的中心,但随着发展中心东移,陕西也逐渐沉寂,过去陕西靠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发展能源化工,随着产业转型时代的到来,资源型城市更是迅速没落,但是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陕西也迎来了发展新突破口。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镁资源储量国,而陕西便是主要产区。镁的用途十分广泛,包括制造汽车、飞机、科学仪器、脱硫剂、脱氢剂、格氏试剂 、镁盐、烟火、闪光粉等,同时还能用来还原提取金属铍、钛、锆、铪和铀等,在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我国属于战略性矿产。
2022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首家金属镁生产企业点火投产,标志着陕西正式开启镁矿研制时代,同时府谷超200亿吨的煤炭储量,又为镁冶炼提供了低成本热源,形成循环产业链。
截止到2012年,府谷原镁产量占到了全球30%,成为全球最大的原生镁锭产区。2024年,我国原镁产量突破百万吨大关,全年生产10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91%,其中陕西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贡献了53万吨,占全球总份额的47%以上。
![]()
这就导致世界上大部分制造业国家,都高度依赖陕西的镁。比如美国的福特、特斯拉等知名车企,航空航天等领域,日本的电子设备、精密机械,德国的宝马、奔驰等汽车工业、以及化工设备等等,还有荷兰也需要采购陕西的镁用于半导体和新能源的研发和制造。
陕西则用了二十几年时间,将金属镁从原来附加值极低的初级产品,锻造成了撬动全球产业链的战略支点。
除了镁,陕西宝鸡的钛合金也正在从原来的军工用品向民用工业领域发展。钛合金具备出色的耐腐蚀、耐高温、强度高、以及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并且重量只有同样大小钢的60%,如今除了应用于制造战斗机、导弹、坦克,还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手机零部件、航天航空、船舶、医疗、化工等领域,既是高端制造业的“骨骼”支撑,又是海洋工程的耐腐蚀屏障,同时还是新能源发展的材料基石和重要引擎。
而陕西的宝鸡则是我国最大的钛合金生产基地,2024年产量达到了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5%,全球总产量的33%,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
并且宝鸡还通过构建从海绵钛到钛铸锭,再到钛加工材,最终生成钛制品的全链条体系,钛材生产周期只需20天,使得陕西宝鸡的的钛合金技术能够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另外,陕西还拥有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隆基绿能,2024年单晶硅片出货量高108.46吉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近一半,并连续九年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美国智库曾在报告中写道,中国西部崛起的科技新星,日本人更是专门跑到陕西考察,结果彻底打破了中国高科技产业都集中在沿海的固有印象,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内陆地区发展的也如此迅速。陕西正在用令世界瞩目的速度改写全球产业格局,由此也展现出了中国内陆省份在新时代的战略韧性和创新爆发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