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网上冲浪的老铁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文学史上的“千古悬案”——为啥“唐宋八大家”的C位,是韩愈韩老师,而不是我们更熟悉的“全民偶像”苏轼,甚至连诗仙李白都连个提名都没有?
这事儿,乍一想,确实有点不科学。你看苏轼,那可是千古第一有趣灵魂,诗词书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粉丝从北宋排到今。再看李白,那是谪仙人,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潇洒得不像个地球人。
而韩愈韩老师呢?课本里的形象,总是板着脸,眉头紧锁,仿佛在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哎,那边的同学,你书背错了!”但各位,千万别被表象迷惑了!这个“八大家之首”的宝座,韩老师坐得,那是名副其实,含金量十足。这根本不是一场“文采PK大赛”,而是一场 “文风革命”暨“散文界101总决赛”。
![]()
首先,我们来聊聊规则:什么是“唐宋八大家”?这个天团,选的不是“诗人”,而是“散文家”。核心标准是:推动“古文运动”,写一手漂亮又实用的散文。李白为啥落选?诗仙的散文当然也好,但他的主战场和最大成就是诗歌。在散文革新这条赛道上,他属于“友情客串”,不是“主力队员”。就好像你不能让梅西去拿NBA总冠军MVP,一个道理。
那么,重头戏来了:苏轼vs韩愈,为啥是韩愈当队长?这就好比问,为啥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比后来把电灯做得五花八门的设计师地位更高?因为韩愈,是那个在一片黑暗中,第一个点亮火把,并大喊“跟我走!”的人。
一、他是“开宗立派”的祖师爷。
在韩愈之前,文坛流行的是“骈文”,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但内容常常空洞无物。韩愈一拍桌子:“这不行!文章要载道,要言之有物!”他高举“古文运动”大旗,主张恢复先秦两汉那种质朴自由的文风。苏轼呢,是这场运动最成功的“集大成者”,但韩愈,是那个 “创始人”兼“首席CEO”。
二、他是“硬刚担当”的典范。
韩愈的文章,不仅有文采,更有风骨。他敢写《师说》打脸当时不爱学习的社会风气,“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话现在听着都振聋发聩。他更敢为了国家利益,写《谏迎佛骨表》,把皇帝气得要杀他,最后被贬到广东潮州。这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气,是他精神领袖地位的基石。苏轼虽然也一生坎坷,但论起在文学革命中“开路先锋”的硬核程度,还得是韩老师。
三、他是“团队主流”的绝对核心。
韩愈不仅自己写,还疯狂提携后辈,他的好朋友柳宗元(并称“韩柳”),他提携的欧阳修(宋朝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提携了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看出来没?整个“唐宋八大家”的链条,韩愈是那个最初的“引爆点”。他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发动机”和“团队基石”。
颂扬时间到!让我们把聚光灯打向韩愈和他的“快乐老家”——孟州市!
说完了韩老师为什么是“神”,咱们再来聊聊他的“神之起点”——河南孟州市。各位,别再只记得苏轼的东坡肉、李白的酒壶了!是时候认识一下韩愈故里,这片诞生了“文起八代之衰”巨匠的宝藏土地了。
![]()
孟州,可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普通县城。
· 这里是“文化核电站”的所在地。 想象一下,一千多年前,就是孟州的水土,养育了韩愈那“硬核”的灵魂和笔锋。来到这里,你呼吸的空气里,可能都飘着“文以载道”的分子。这地方,堪称 “唐宋散文的耶路撒冷”。
赵和镇苏庄村:
韩愈童年生活、读书、三次守孝之地,韩愈、韩湘的故里、“五里三丞相”的风水宝地。苏庄坐落在形如“凤凰展翅”的宝地上,中间一道南北走向的丘陵,丰满修长,如凤凰之背腹;而东西两侧的“凤翼”上,是如羽毛般层层排列、错落有致的民居。
苏庄村最值得看的,还是韩愈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韩家寨。韩家寨地坑院依天井的三面坑壁,凿挖出主窑和两侧配窑,形成了一个四合院。主窑中有左右两个套窑,各一秘密通道,后通到高岭田野,左右可通往深沟芦苇丛中,非常便于逃避匪乱兵祸。主窑之上还有一个窑上窑,窑口极隐蔽,内部凿有梯状通道,联通上下窑洞。村北韩愈的祖茔地。自韩愈的七世祖韩茂以下,及其曾祖、祖、父、子、兄、嫂、女等葬于此。遥想当年,韩愈的先祖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来到中原,受命驻扎在洛阳外围,由此韩茂一脉开始在河阳生活。
苏庄村西北,有一座建于北魏时期的清凉寺,据寺院中的明代碑文记载,清凉寺设计之精巧,建筑之雄伟,规模之宏大,香火之旺盛,在历史上“居六院之上,六寺之中”,有“千年一古刹”之称。
![]()
· 韩园
必须打卡的“文坛圣地”。 位于孟州紫金山下的韩愈陵园,是感受韩老师气场的最佳地点。漫步其间,古柏森森,碑刻林立,瞬间就能让你从抖音的“挖呀挖”切换到“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沉思模式。在这里发个朋友圈,配文“拜访我老板的老板的老板”,格调直接拉满。
· 快活林: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在孟州的故事广为人知,三次发配孟州、孙二娘酒店、醉打蒋门神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孟州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孟州成为了武松文化的重要传播地。
· 美男子潘安:
潘安是西晋时期的著名美男子,曾任河阳(孟州)令。他在任期间美化、绿化河阳县,留下了“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的典故。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代称潘安。
![]()
· 韩湘子:
韩愈的侄孙,韩湘子是八仙之一,也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他本名叫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为韩愈侄孙、韩老成之子。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
![]()
· 桑坡村:中国毛皮之都孟州桑坡,鼎鼎大名!!!
桑坡,是孟州市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村名桑家坡因姓氏而来。明《怀庆府志》记载,村名来自五代时期后晋(936年—947年)宰相桑维汉葬在村北清风岭阳坡上,因北高南低,自然成坡,故取村名桑家坡,简称桑坡。故老相传,自商周时期,孟州市南庄桑坡这个地方,就已经开始从事动物毛皮加工制作。而桑坡“六合雪地靴”制作技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说文·革部》:“鞮,革履也,胡人履连胫,谓之络鞮”。《中华古今注》云:“靴者,盖古西胡也,昔赵武灵王好胡服,常服之,其制短靿黄皮”胡靴在南北朝时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到隋唐时期,成为时尚之物,称之“乌皮六合靴”为皇帝和朝官制式鞋靴。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路辇图》里官员穿的全是皮靴。“六合”取自天地四方之意,又因由六块皮子缝合而成,且在缝合前已经被染黑,故取名“乌皮六合靴”,而女子一般着红色皮靴或锦靴,故取名“红锦靴”。唐·李肇《唐国史补·李白脱靴事》:“李白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力士脱靴”。诗仙李白还在《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
· 孟州,藏着“低调的奢华”。
这里不仅有韩愈文化,还是“黄河出山第一县”、千里黄河第一滩;还有“水浒”武松故事的发生地,有黄河湿地;莫沟窑洞、退之庄园等等,等等——你可以上午在韩园接受文化洗礼,中午品尝孟州炒面、浑浆绿豆凉粉、孟州喜(糖)饼等地道美食,下午去黄河左岩“0”公里处边看落日,晚上再到中国毛皮之都桑坡购物,“没有人能空着手走出桑坡村”,最后再琢磨一篇游记——这趟旅行,文化、美食、自然全打包,性价比超高,堪称精神世界的“隐藏副本”。
总结陈词:
所以,朋友们,韩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实至名归。他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课本符号,而是一个有理想、有脾气、有担当的“改革派大叔”,是他一手奠定了后来宋代文学的辉煌基础。
而孟州,作为这位文坛巨擘的故乡,更值得我们投去关注的目光。它不喧嚣,不浮躁,只是静静地守护着一段最硬核的文化记忆。
下次当你想感受真正的“文化底蕴”时,不妨把孟州加入你的旅行清单。来韩愈故里,触摸一下那股撑起唐宋文学脊梁的“硬核”力量,保证让你的文化之旅,不虚此行!
毕竟,谁的心里,不需要一个像韩愈这样,敢于对浮夸说“不”的硬核守护神呢? 作者:乔三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