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赵菊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日前,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的9000余亩“龙江红细软米”喜获丰收。生产线上,机器运转不停,将新米分装成袋,发往全国各地。这款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的优质大米,正以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
保山市龙陵县龙江乡的9000余亩“龙江红细软米”喜获丰收。受访者供图
龙江乡农业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杨德荣介绍,近年来,当地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配套实施“三新”施肥、统防统治、旱育秧等举措,持续提升红细软米品质。目前,全乡红细软米标准化种植面积已从五年前的6000余亩增至9000余亩,增幅近50%。同时,“稻鱼共生”模式利用鱼吃虫除草、鱼粪肥田,实现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全乡推广“烤烟+水稻”轮作和“水稻+稻花鱼”综合种养模式,2024年1.9万亩水稻产量达898万公斤,产值2694万元;养殖稻花鱼1.2万亩,产值2400万元。“龙江红细软米”与“稻花鱼”双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在万亩茶园中,53家加工主体忙碌运转,2024年茶叶产值达2580余万元。每年国庆期间举办的“稻花鱼节”是龙江乡最热闹的时刻,2025年稻花鱼节共接待游客3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00余万元。茶山云海间的民宿产业带动300余人就近就业,为村集体增收25万余元。
“十四五”期间,龙江乡共投入3897万元沪滇协作资金,精准助力基础设施建设。由沪滇协作支持建成的石斛枫斗加工厂,让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兼顾照料家庭与增收致富。在沪滇项目帮扶下,弄岗村带动53户农户发展农家乐、农特产品销售、乡村特色小吃等新业态,年均户增收入12万余元。
“十四五”期间,龙江乡的教育与医疗事业也实现显著提升。2025年,全乡本科上线人数达115人,上线率突破70%,3名龙江籍学子分别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录取。乡卫生院增设康复科,完成3个村卫生室中医阁改造,蚌别中医馆探索“温泉+中医”康养新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